平度市作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坚持推动农机化全程、 全面、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提 供坚实支撑。2023年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一、聚焦“三个环节”,全方位提升农机化水平。
聚焦“收”的环节,优化机收减损水平。重点抓好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粮食烘干等重要生产环节,2023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机械化收获现场演示会和机收减损技术培训班20个、培训机手2500余人次。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控制在1.2%、2%以下,比全国作业标准分别低40%、33%。
聚焦“用”的环节,提升战时应急能力。依托农机合作社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组建17支镇级应急服务队、120多支村级应急服务队,配备农机机手、抗旱排涝技术人员、维修工等专业人员1500余人,履带式收获机30台、运输车辆2000台、植保无人机800架,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
聚焦“技”的环节,强化技术转化推广。通过举办全国黄淮海地区小麦机收作业暨机械化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专题演示展示会、青岛市三秋生产现场推进会等活动,推广应用农业新装备、新技术1220余台(套)。建立蓼兰、南村、田庄三个绿色增粮示范区,集中资源、集成技术、集聚力量,2023年,创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产量1.95吨/亩的青岛记录。
二、聚力“三项行动”,全要素做好农机化保障。
开展政策惠农行动。持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23年,落实中央、青岛市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5764万元,带动全市投入购置农业机械的社会资金达3亿元,受益农户4680户,补贴各类农业机械6189台(套)。
开展科技强农行动。推广“北斗+农业”模式,为2100台拖拉机安装北斗卫星智能终端,配备各类智能监测传感装置3200余套,从根本上解决老式播种机播不直、接茬难、重播、漏播等问题。开展农田植保作业机器换人行动,全市1400余架无人航空植保飞机承担全市 90%以上的农田植保作业任务,作业效率提高近百倍。
开展利剑护农行动。2023年以来,利用“三夏”“三秋”生产时节,开展农机质量护农行动,先后举办山东省在用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调查、青岛市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巡回检修农机具1.5万余台(套),解决各类投诉、纠纷等问题80余次,消除“疑难杂症”20余个。
三、聚合“三条举措”,全过程完善农机化服务。
源头重引进。加强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对接,争取先行先试各类农机装备与技术,2023年,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课题5个,引进演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新装备600余台。
过程重改良。结合一线作业经验和影响农机作业效益的技术问题,组织“土专家”对农机具进行技术改良,改良后的机具每年作业面积可提高1.2万亩以上,为农民节本增效400余万元。
应用重多元。开展分类指导,对小农户推广订单式半托管农机服务;对劳动力不足的区域,推广全程托管农机服务;对土地集中连片、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农机服务,全市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大田作业面积的70%以上。
下一步,继续围绕农机产业链提速进位、农机核心技术提质增效、农机服务提档升级,继续开展农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引导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构建“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基地”协同创新机制,增强平度农机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农机装备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