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至25日,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两重”“两新”建设暨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衢州召开。
今年首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有20年期、30年期、50年期,非常契合农业农村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比较效益低的特点。
这是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将为农业现代化先行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设施蔬菜是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设施设备更新提升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优化产区布局,创新生产模式,强化技术集成,培育品牌主体,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创新,建设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新典型新模式。
例如,杭州连续十多年支持蔬菜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基地道路、沟渠、标准化大棚、喷滴管设施等内容,累计建成市级高标准蔬菜基地 134 个。2023 年又重点打造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钱塘蔬菜共富农场等6个蔬菜设施规模500亩以上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推行全过程机械化生产、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全环节质量安全管控,引领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温州苍南作为全省设施农业大县,番茄种植面积达3.53万亩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6亿元,带动6000多户农户抱团致富,解决了约1.3万农村劳动力就业,获评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2024年列入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
衢州柯城致力于构建“1个平台(四省边际数字科创园)+2个示范园(柯城寿光现代蔬菜产业园、城西现代农业产业园)+N个种植基地”的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格局,今年将先行启动 3000 亩设施蔬菜共富基地、3000亩“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以及四省边际现代农业产业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挖掘蔬菜产业规模“潜力”,加快打造30亿元蔬菜全产业链。
2023年,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85万亩,产量485万吨,产值210亿元,基本形成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芦笋等设施蔬菜优势产区。但浙江省设施蔬菜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例如,设施蔬菜产量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棚设施装备水平不高、宜机化程度较低,设施蔬菜产业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问题,亟需分层分级分类予以重点突破。
本次会议对浙江省设施蔬菜产业近期工作作出部署:围绕“绿色保供型、精品高效型、工厂集约型”三大功能定位,联动打好“集群化、宜机化、集约化、智能化、组织化”“五化”组合拳,加快推动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7年全省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700万吨、产值超300亿元,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提高到35%。
会议强调,推动“两重”“两新”在农业农村领域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要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按年度按地区层层分解落实;要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实施干部队伍和经营主体培优建设,以及建强农技服务队伍;要搭建社会广泛参与平台,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重”“两新”建设。此外,还要充分挖掘各地推进“两重”“两新”过程中的创新案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