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正月十五迎来了近10多年来罕见的暴雪。虽然带来了暂时的出行不便,但却是年景之瑞兆。2023年农机市场虽然没有期待中的火爆,但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企业仍有不少亮点。2024年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机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话虽简短,但意蕴深远。这场“政策瑞雪”与瑞雪兆丰年邂逅,预示着2024年农机市场虽无前些年的爆发式增长,但常态化的中低速市场预期还是存在的。笔者预测,这9款创新农机产品将会有良好市场机遇:
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机
大豆、玉米在我国是重要的兼具大宗粮食、油料、饲料等多种特征和作用于一身的作物,国内常年需求大豆1.1亿吨、玉米3.3亿吨,以净作生产方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用近15亿亩耕地。而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亿亩,要解决生产需求与耕地不足之间的矛盾,实践证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可行之良法。
大豆、玉米为同季旱粮作物,二者争地矛盾成为困扰我国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在玉米田间套种大豆,十年当中至少有九年不会歉收,增产增收比较明显,特别对于雨水较少的地区,玉米田间套种大豆可实现优势互补,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实现利用土地空间、透风透光、保水遮阳等多种优势功效。
国家从2022年开始推广玉米大豆复合播种,当年最大的尴尬是无机可用,无论是播种机还是收获机,但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即使是2024年复合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相关的农机的供给不会有多大问题。
2024年玉米大豆多功能播种机一方面是机器渐趋成熟,另一方面是供需量都会增加,这对很多播种机企业讲是一种新增量,另外可喜的是玉米大豆两用收获机已经成功上市,在武汉全国会上看到江西双兴达公司展出了真正的玉米大豆两用收获机,一个机器上一个摘穗辊割台和一个拨禾轮割台,以及两套完全不同的脱粒的剥皮机构,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难度相当大,相信有了这个蓝本,很快其他的收获机也会跟进推出类似的机型。
2、4行棉花采摘机
新疆棉区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上为我国趟出了新路子,目前棉花生产机械化走在全国前列。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约为3500万-3700万亩,这就是采棉机的主战场。2023年采棉机保有量达到10000台,如果按70%的面积适合机采棉来计算,一台采棉机平均作业面积是2600亩,按现在120-150的采棉价格,采棉机5年回本,具备普及推广条件。
采棉机的发展方向会走向多级化,在3行和6行打包机之间会出现4行和5行,2023年钵施然推出了4行自走式采棉机4MZD-4A,从2023年采摘季的作业效果看能达到6行机的80%,4行机可结合3行和6行的优点,体积更小,适应性更强,当然价格也比6行要有优势,事实上新疆很多地方,尤其是南疆地区更需要介于3行和6行之间的“不大不小”的机型。
大6形同畅销多年之后,国产的6行打包式棉花采摘机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产品,这种产品会对3行和6行形成强势替代。
3、籽粒玉米联合收获机
玉米机收发展到如今,其技术装备日趋成熟。籽粒收的可一次完成接穗、秸秆粉碎、剥皮、脱粒等多项作业,对于劳动力短缺的农业生产来讲,籽粒直收意义重大。籽粒玉米联合收获机几乎全部是纵轴流机型,一方面是近几年东北地区、内蒙古、黄淮海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户也在快速接受籽粒直收,另一方面是籽粒机的能收多种作物,投资回本时间短,性价比高,当然也不能忽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预计2024年籽粒玉米机是众企业重点推广的机型,用户也会乐意接受 。
4、60L植保无人飞机
植保无人机的国内发展用“异军突起”是不之无愧的。从2018开始试用,其优势被广为传颂。近几年,植保无人飞机还在快速取代水稻插秧机、水稻直播机,以及一切适合于撒播的农机。
电动植保无人机最大的优势是高效率,目前60L载荷量的无人飞机一天植保作业可以达到2000亩以上,这种效率地面机械很难达到,即使是进口的大型植保机械,受地面的作业环境和限制,也很难达到大规模的作业面积。
预计2024年植保无人飞机工厂主推的机型是60L的无人飞机,高效率淘汰低效率是无人飞机行业竞争的第一性原理,所以2024年60L无人飞机的热销将是毫无悬念的。
5、丘陵山地农机
我国丘陵山地面积大,是机械化难啃的硬骨头。随着平原地区农机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快速迈进,丘陵山区这个落后生更受相关部门的关注,近几年时间针对丘陵山区农机化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强。
受政策的鼓励,很多企业也开始认真地审视丘陵山区农机化的机会了,近两年时间国内丘陵山区农机的进步非常大,已经有一些革命性的产品进入了市场推广期。
如重庆威马、重庆鑫源、湖南沃工等企业推出代替微耕机的小型履带旋耕机,功率在15-30马力之间,作业效率比几马力的微耕机提高了十几倍,但通过性仍然很棒。
山西仁达、吉林顺昆专注于山地玉米机制研发,顺昆推出了6轮、8轮驱动及轮履复合、轮履互换的革命性的玉米机,广西惠来宝机械推出了山牛、山龙、山鹿、山龟系列产品矩阵,就连中联重科也推出了多款针对 丘陵山区设计的专用型设备,如三驱动拖拉机等,成为丘陵山地农机研发供应的隐形冠军。
2024年国家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仍然会大力度支持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真正扎根于丘陵山地的农机企业将吃到政策的红利。
6、免耕播种机
免耕播种是指在播种前不用处理秸秆,不用旋耕整地,一次进地完成侧深施肥、种床处理、精量播种、覆土、重镇压等作业,省时省力省钱且达到比传统的精耕细作高质高产。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模式中最关键的设备就是免耕播种机,可以说离开免耕播种机保护性耕作就是空谈,2024年国家和地方上仍然会强力推进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面积会有计划地增加,免耕播种机也将会得到重视和补贴政策的支持。
7、智能农机及无人农场
农业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在这背后,则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我国进行的以智能农机为基础的无人农场试验,或可解决”谁来种地”的世纪之问。现阶段,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农业生产强有力的辅助,但远不足以完全替代人和人的决策。这与其发展程度有关。一方面,有数据,缺智慧。行业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难以有效融合,缺少针对农业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利用,预测预警和配置资源等核心功能还远未发挥。另一方面,有示范,缺规模。由于门槛高、价格高,目前应用局限在少数主体上,不少地方存在增量不增效、技术脱离实际等问题。此外,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算法和算力,但是农业生产对象具有生物特性,比较效益又低,数据采集难、算法要求高、算力资源缺,导致落地难度大。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是好事,但也急不得。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再高大上的技术,农民和农企都面临是否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划算的问题。一方面,他们追求增产、提质、节本,需要导入智能装备;另一方面,又有求稳心态,对短期成本收益敏感,对新技术应用有迟疑。可见,新技术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迭代优化,从而突破盈亏平衡点。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应用场景,打造内容丰富、模式多样、载体多元的解决方案,降低用户成本,务求实效实用。
农业机械化已经让大田的粮食生产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农业信息化会让农民成为更体面的职业。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政府应聚焦农业公共基础数字资源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数字技术的产业应用。科研院所要把工程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研发攻关更多接地气的产品。各类资本则要以长期投资的耐心支持经营主体。农民和农企则要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机遇,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实现增值。
相信2024年这一话题将热度骤升。
8、动力驱动耙
国内动力驱动耙年销量目前还在5000台以内,甚至可能是3000台,但动力驱动耙有国内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所以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加入其中。
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替代旋耕机的农机具就是动力驱动耙,以及由动力驱动耙所衍生出来的耙播机等复式作业机具,可以想象出来如果25万台旋耕机有一半被动力驱动耙所替代,对这个行业的从业企业该是多么大的商机,所以就有上百家机具企业进入了动力驱动耙行业。
予计2024年会有上百家农机具企业强力推广动力驱动耙,加上现实的需求,相信2024年动力驱动耙销量会有大比例的增长。
9、电动拖拉机
2023年武汉全国农机会上,电动拖拉机表现抢眼。
从架构上可分为混动和纯电两种技术路线:混动机型,主要是以电机+CVT变速箱为主,如东方红、沃得、英轩、柳工、铠特等企业,如东方红HB2204、沃得DK2804、英轩重工YX3004-8HEV、柳工应该是LT3504,值得关注的是玉柴推出的1E-Power系列混合动力总成;纯电机型比混动少,如洛阳路通80马力纯电动拖拉机,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芯,中科原动力1404-ET/604-ET,中联重科CA504ET。
预计2024年电动农机,特别是电动拖拉机会成为行业的热点,一方面是会有更多的企业推出电动拖拉机进入试验阶段,另一方面有一些电动拖拉机会进入小批量的销售。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