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蓟州区府君山背后,有一座用远古石头砌起的美丽古村——西井峪村,也称“石头村”。在这里,精美的石头不仅是村民居家、生存的资源“主角”,还能唱出动听的乡村振兴致富歌。
近年来,渔阳镇西井峪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生态环境、建筑风貌、村庄肌理、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保护与利用相统筹的五大保护利用理念,打造具有自身产品优势的特色民宿,吸引的社会资本投资过亿元。“在发展精品旅游路线的同时,西井峪村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文化优势,走出一条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先后举办庆丰宴、山村诗会、村晚等文化节目,助力乡村旅游,其中庆丰宴被列入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名单。”西井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全介绍。
从开山采矿、农耕种植到旅游业迅速发展,西井峪村如今实现了旅游生态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已成为产业鲜明、生态宜居、文化丰富的地质文化村。
石头,曾经的糊口来源
西井峪村,历经沧海桑田的古老山村,地处中上元古界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内,因石而生、因石而居。厚重文化底蕴的石头景观也是村里最大特色。
2004年以前,采石和运输是西井峪村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由于环保需求,采石厂关闭后,如何维持生计成为村民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2005年,在渔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西井峪村确定了“五景十坊三十院”的发展模式,倾力打造全新的艺术创作基地和民俗旅游胜地。其中“五景”是石头广场、万卷石书、穿云晚眺、寿山福水、天龙觅踪五处自然景观;“十坊”则是经过修缮、复原的皮影坊、草编坊、缝绣坊、根雕坊、泥塑坊、石艺坊、豆腐坊、煎饼坊、菜干坊、漏粉坊;“三十院”的基本功能是解决游客食宿问题,也是村民可以最大限度参与其中的环节。“因为有石头资源,所以发挥优势就地取材,砌墙、垒屋、铺路,也就形成了如今到处都是石头建筑的特色文化。”西井峪村村干部马志华如是说。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对于西井峪村这样的历史文化古村而言,更加明确了要依靠发展旅游产业来发展经济的方向。“2015年渔阳镇政府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与北京一家乡村建设公司签订了3年合同,为乡村进行改造。可是面对设计师提出的方案,村民却不太认同,于是村里决定先找两个院子进行‘精品民宿’的示范改造,让村民切实看到改造效果。针对一些不想大动自建房的村民,村里找设计团队,提供了‘优选农舍’的改造方案,在房子内外加上石头元素等。”西井峪村村干部周建介绍。周建在2014年回到西井峪村后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当时我们精品民宿试运营的时候,已经达到每晚1000元,抢订一空,优选农舍有二三百元价位的,都需要提前两三天进行预订。”周建说。
石头,如今的文化名片
“在这蓟北大山深处,满是黑黝黝的石头。无论风雪抽打,烈日暴晒,野火焚烧,它们都一动不动无言地为大山承受着一切。”这是作家冯骥才在《石头说话》一文中的开头。
走进西井峪村,在这个拥有8亿年地质石岩的古村落中,处处可见由别具特色的页岩、白云岩等形成上亿年的石头垒砌的房屋、墙壁和石路,院落依山而建,街巷就势而成。石街石院,石屋石墙,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如今,由石头垒砌的房屋保存完好的,在核心区尚有50余户,且多为清末民初的老房屋,是天津市域内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传统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村落。2005年,冯骥才先生亲题“西井峪民俗摄影村”,成为京津地区第一个民俗摄影村。“2010年7月,西井峪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字号’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成为当时天津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周建介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越来越多的民宿建成,民宿产业为村子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可观,这也坚定了西井峪村开启产业复兴,深耕民宿产业的决心。
走进民宿“璞峪云璟”,古朴的石头外墙、时尚的天台咖啡、优雅的乡村餐厅和村子里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石头垒砌的建筑原始且耐人寻味,院中的每一件东西都保留了时光痕迹,诉说着村子漫长的过去。据民宿经营者介绍,这样的民宿在西井峪村还有60余家,一到旺季,一房难求。除精致客房以外,还配有游客接待中心、户外露天庭院、会务中心,可以满足西井峪村游客住宿、餐饮、会议、派对、休闲娱乐等不同种类的需求。
“我们选择尽量不改动老百姓家房子外立面的形式,在原有基础上做一些微型调整,这样村民可以通过经营自己的房子来赚更多的钱。”周建说。
石头,精琢成玉的蜕变
民宿产业的崛起,为西井峪村吸引了大批周边及外地游客。如今西井峪村已成为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为了充分服务游客,使游客掌握西井峪村整体旅游信息,近年来,西井峪村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层次对接大数据中心,把西井峪村的民宿与旅游动线接入蓟州区旅游大数据中心,增强节假日旅游高峰期的指挥调度效率和管理能力,从吃、住、行、游、购、娱全角度满足游客方便快捷出游的需求,赋能智慧旅游新时代。
在发展精品旅游路线的同时,西井峪村注重该村传统文化的保护。根据西井峪村自身特点和历史遗存,村里相继恢复了皮影坊、草编坊、泥塑坊、漏粉坊等多个手工作坊,同时还帮助恢复了族谱,编撰丁氏、王氏和周氏世系谱,并积极引导村民寻回祖训传统。
走访中记者看到,手工制作虎头鞋、压榨核桃油、砌石头墙等传统民间手艺在一代代传承人的手中,不断创新发展。其中“西井峪村砌石技艺”被确定为蓟州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
为了营造和谐创新的乡村环境,激发大家对乡村的热情,西井峪村连续多年举办以“金秋庆丰宴”为主题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将村中石头文化、民俗文化串联起来,打造集丰收盛宴、视听盛宴、文化盛宴、美食盛宴于一体,展现多元乡村振兴美好景象的系列活动。
如今的西井峪村,各具特色的高端民宿依山而建,咖啡厅等特色小店依街而立,古朴与现代交汇,文化与建筑融合,游客络绎不绝……时空变换,斗转星移,西井峪村永远葆有磐石般坚硬的品质,踏实笃定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