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用“智慧农业”种出吨粮稻

分享至

  芒种时节,阳光已经有些灼热了,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万亩小站稻田里的秧苗享受着阳光的普照,恣意生长。

  天津食品集团旗下的农垦小站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杰与他的同事行走在田埂上,手持大疆无人机的多光谱成像仪器,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我们初步统计,三周前插种下的小站稻秧苗成活率达92%以上。目前正是秧苗的返青期,我们利用多光谱无人机遥感成像技术做一个NDVI,也就是植被覆盖量的调查,可以及时了解返青及缺苗断垄情况。”李永杰告诉记者。

  农垦小站稻公司“智慧”种养小站稻从育秧时就开始了。“去年我们投入900万元,建成54个智能化育秧大棚,用手机就可以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从而减少育秧风险。”小站稻公司的上级主管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俊峰告诉记者,“今年的秧苗,是我们邀请天津农科院的专家精心培育的吨粮稻,也就是一亩地一季可以收获2000斤小站稻,比普通的最多亩产1400斤又增长了600斤。”

  5月中旬,在60余台插秧机的帮助下,小站稻公司在宝坻区大钟农场、里自沽农场、黄庄农场3个大型农场的万亩水田完成了插秧。“从育苗到插秧,到养护,到收获,物联网、大数据、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都被我们拿来应用了。比如,我们利用电磁光谱捕获育秧棚秧苗的图像数据;利用气象墒情监测系统与作物苗情监测系统实现对空气温湿度、光照度、风速、风向、雨量等各种常规气象要素的监测;根据收集的土壤墒情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灌溉自动决策。高科技的应用,让我们及时准确掌握小站稻茎蘖生长动态、病虫害发生等情况,也开启了我们食品集团向智慧型农业进军的探索。”张俊峰说。

  张俊峰告诉记者,目前,位于宝坻的这3个农场除了自有的万亩土地外,还通过流转周边土地、订单种植、农机服务、技术指导等多种联农带农形式发展优质小站稻种植约14万亩。

  近年来,天津食品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小站稻的关心关怀,积极推进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一条集选种育秧、绿色种植、稻谷收储、稻米加工、大米存储、市场营销、集散流转、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小站稻全产业链已然呈现。目前,食品集团小站稻种植面积年平均超过3万亩,育苗超过100万盘,产量超过1.8万吨,小站稻产品进入百余个销售网点。

  “我们要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持续做好小站稻产业振兴为目标,通过申报天津小站稻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小站稻种子加工场地,全面构建育繁推生产新格局,形成产加销的种业发展体系,切实将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食品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用实际行动书写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时代答卷’,用‘智慧农业’种出吨粮稻,为百姓‘米袋子’装好粮,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津粮’。”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守朋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部分发达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成功经验的相关启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24小时
3610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