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小麦跨区机收: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分享至
  尽管联合收割机的仓门密封很严,但机手张长生的脸上还是存有和着汗水的泥土。他顾不上用毛巾擦拭,专心致志地收割着满地金黄的麦子。

  张长生原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汽车零件厂工作。1996年,这家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张长生与同事一起贷款买了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号联合收割机。结果,第一年就收入1万多元钱。“我参加跨区机收作业10年整,挣的钱至少能买两台联合收割机。”张长生说。

  河南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也是第一产粮大省。常年麦播面积在7200万亩以上。它最大的农产品是粮食,仅小麦的年产量就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来自农业部农机化司提供的最新统计显示,预计今年投入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超过42万台,其中参与小麦跨区机收的27万台,均比去年增加2万台。由此预计小麦机收水平超过82%,将比去年提高1一2个百分点。

  “全国小麦跨区机收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创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小麦跨区机收投入机具总量不断增加,作业范围不断扩大,机收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这样评价进行了十余年的跨区机收作业。

  42岁的李志功从28岁起就当机手。“刚开始到外地机收时,人生地不熟,不是走错路,就是收不到麦,有时还被急于收麦的农民拦截,很不适应。”当初单打独干时,李志功最担心的是没活干、效率低,一天收不了几亩地。

  “从1996年开始,这种情况改变了。买农机有补贴,机收前有组织,政府免费给机手提供天气、路况、价格、机具等信息服务;遇到路上堵车,交警还给开路,跨区作业非常顺畅,挣的钱也比以前多了。”原来,李志功加入了当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享受的是订单作业、承包服务。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对今后小麦跨区机收提出了新要求:“增加机具总量、提高作业水平,维护市场稳定、确保顺利转移,保持供需平衡、稳定机手收益。”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全文 |《关于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的指导意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24小时
3610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