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6年来,我农机装备从无到有,由弱向强,农机化水平由几乎为零提高到75%以上。当前,我国农机装备正迎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迭代升级浪潮。这一进程既受政策强力推动,也源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从研发到应用,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正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一、政策引领:构建迭代升级的制度框架
农机装备迭代升级的加速,首先得益于政策体系的完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好2025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鼓励农户淘汰老旧农机。
各地响应中央号召,纷纷出台政策,加速农机装备迭代升级步伐。江苏2024年报废老旧农机7.7万台,新增高端智能机具7.8万台,直接拉动消费46亿元;南平2024年使用农机报废补贴资金1019.1万元(同比增长529.8%),报废农机1740台(是2021-2023年总量的2.88倍);张掖2024年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7411台(套),新购置农机配套比达1:5.59。
二、技术突破: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智能”的跨越
我国农机装备的迭代升级,核心是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
1、 高端智能农机规模化应用
大马力动力装备。国机集团东方红450马力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国产最大功率无级变速拖拉机),采用无级变速技术,无需踩离合换挡,降低机手劳动强度,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作业;
大型收获装备。雷沃谷神GS8180收割机(国内最大喂入量收割机),每秒喂入量超18KG,每小时可收获小麦50亩,且能配套不同割台,实现玉米、大豆等多作物一机共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
2、补短板机型填补国内空白
针对鲜食玉米、番茄、油茶果等特色作物机械化短板,一批国产机型实现突破:
鲜食玉米收获机。铁建重工自走式鲜食玉米收获机,采用柔性割台设计,收获总损失率小于3%,解决了传统收获机挤压果穗、影响品质的问题;番茄收获机。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番茄收获机,每小时可收获85吨番茄,含杂率仅2%,破碎率低至1.3%,价格比进口产品低三成;
其他机型。油茶果采收机(1分钟完成1棵树采收,只摘果不损花)、辣椒收获机(8小时作业50亩)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
3、智慧化升级:从“机械作业”到“智能决策”
智慧农机成为迭代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集成北斗导航、遥感、物联网、AI等技术,实现“精准作业+无人化”:
精准作业。精量播种机按“粒”计算种子用量,节省种子的同时实现“一次播全苗”;变量施肥机结合测土数据,实现分层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定向施药机通过遥感监测,实现靶区精准喷雾,降低农药残留15; 无人化作业。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装备,通过数字农业云平台(融合高精度农田地图、农机农艺数据),实现“路径规划-远程控制-作业反馈”全流程智能决策,例如山东超星智能的无人农场,500亩小麦播种时间从7-10天缩短至4-5天。
三、应用成效: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
农机装备的迭代升级,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精度、效益的提升:
1、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智能拖拉机采用电控换挡、远程控制(手机APP、无线遥控器),操作复杂度降低,作业效率提升约20%-30%;大型收割机(如雷沃谷神GS8180)每小时收获面积是传统机型的2-3倍,可应对大规模农业生产需求。
2、作业精度大幅提升
精量播种机实现“按粒播种”,种子用量从“斤”到“粒”的转变,节省种子10%-15%,同时保证“苗齐、苗壮”;智能拖拉机通过北斗导航,作业路径误差小于2厘米,减少重复作业或遗漏,提高土地利用率。
3、机收减损:守护“舌尖上的粮食”
通过技术升级,机收损失率显著下降。小麦机收损失率从过去的2%-3%降至1%以内(达到农业农村部作业质量标准);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机收损失率也分别降至3.1%、1.7%、3.8%,全方位守牢丰收成果。
4、粮食产量增长:科技成为“增粮利器”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历史性地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农机装备的迭代升级是重要支撑:
精量播种、智能农机作业等技术,直接贡献了粮食产量的增长(如精量播种可使小麦亩产增加5%-10%);机收减损带来的“隐性增产”,若全国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粮食产量约20亿斤(按全国小麦总产量2.5亿吨计算)。
四、未来方向:从“迭代升级”到“高质量发展”
尽管我国农机装备迭代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高端智能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丘陵山区小型机械不足、可靠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未来,迭代升级的方向将聚焦:
关键零部件研发。加强发动机、变速箱、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农机装备研发与农艺技术(如作物品种、种植模式)协同,实现“种养加全链条”高性能农机应用;智慧农业拓展。进一步拓展AI、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无人农场”“数字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绿色化转型。推动农机装备向“低排放、低能耗”方向发展,例如电动农机、氢燃料农机、甲醇化农机等,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农机装备迭代升级的步伐加速,是政策驱动、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传统机械”到“高端智能”,从“补短板”到“强优势”,农机装备的升级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应用,农机装备将继续扮演“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角色,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