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何以从辉煌落魄力到一地鸡毛

分享至

曾经的国内知名某农机企业,突然传来破产清算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我关注这家企业几十年,业绩一直不错,为什么就毫无征兆的倒闭了呢?现就我掌握的一些情况剖析之,若可警醒业内同仁,则某意达矣。

这家企业曾经辉煌时,产销两旺,门前车水马龙,群贤毕至,头顶光环耀眼,能入职者莫不额手称庆。笔者也多次深入报道。然而面对辉煌有些头脑发热,膨胀到上演“皇帝的新衣”。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大胆者,莫过于进行的“分厂制改革”,即将原车间改制成“分厂”。原实行的全厂核算,变成“总厂——分厂——班组”三级核算制。其初衷是划小核算单位,调动各方面生产积极性。没想到改革演变成了“一线工人”的榨油机器。产生的消极后果有三:

一是增加了管理层级,平添了许多不干活只拿工资的所谓管理人员。分厂的岗位设制跟着总厂走,过去的车间主任摇身一变,成了厂长。厂长下设若干管理岗位,过去车间主任的七姑八姨,现在都成了手握实权的管理者。如过去150人左右的车间,现在成了分厂;过去的班组长,是不脱产的产业工人,现在却成了脱产的管理干部;于是又产生一个新的更细分的班组长。实际上工位干活的人也就五六十号人,成了倒金字塔结构。一位职业院校毕业生入职该厂,一线工人,按过去的生产计件,核算工资9000多元/月。可经过分厂、班组长、工长、带班师傅数层盘剥,拿到手只有不足4000元。这位新工人坚持干了四个月,月月如此。只好忍痛离职,另谋高就。稍有些技术的工人,纷纷离职;剩下的人怨声载道,却也无可奈何?

二是断送了人才的成长之路。我的一个同学虽未上过大学,但勤奋好学。入职该厂不到10年,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本科文凭,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不但提高了工效,也使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一时声名鹊起,成为该厂明星人物;凭借在干中学习的钻研劲头,15年就成了厂研究中心主任,领导着200多人的新产品研发团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厂里更是奖励给住房和车子。他开发的数据包使其产品迅速得到市场认可,销售更是如日中天。谁知改革后200多人的研发团队竟然被断了经费,成了无米之炊夫。该厂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核心竞争力成了众多企业的“人才孵化器”,核心人物被挖走,“中心”也名存实亡。

三是企业管理机制的构建悖离了效益和生产为中心原则。某厂曾经的辉煌,却被一场所谓的改革给彻底断送了。由此引发了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构建的思考。看来,要做成一家企业,需要几十年不懈努力奋斗。而要败坏一家企业,一招就够了?!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综观我国成功的农机企业,如中国一拖、潍柴雷沃、中联重工、沃得农机等,其成功经验却是高度一致,那就是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这就是成人达已的道理。只有真心呵护人才成长,才有衷心守望企业发达的员工。这就是现代企业的“双向成就”理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启示之一:企业管理机制的构建要以效率和生产为中心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高效的生产管理和机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理分配和利用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能发挥最大效能。只有如此,企业才有生命力。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错误和生产停滞时间。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及时识别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和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优化活动,共同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当今智能化时代,尤其要注重应用MES系统实时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通过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生产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协同作业,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效率。应该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着力点。

启示之二:企业笃诚待人,才有互相守望成功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形象,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互相成就氛围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要营造一个互相成就的企业文化,首先需要尊重每个员工的个体价值,并为员工提供发挥个人才能的平台,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合作和共享是互相成就的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应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合作,实现协同作战,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需要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开展创新活动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创新发展的平台。企业应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公开的氛围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在互相成就的企业文化中,共享和共赢是核心价值观,企业应鼓励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关注企业整体利益,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享共赢。

互相尊重与互助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够在尊重与互助中成长的有力保证。这种文化强调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互助,倡导员工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关注他人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启示之三:任贤用能,方能做成百年老厂

纵观中外成功企业,能做成百年老厂者,如日本久保田、美国约翰迪尔、中国一拖,对待人才无不是任贤用能之楷模。《论语·卫灵公》中记载了孔子关于任贤使能的思想,强调了德与才并重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任贤用能不仅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久保田的成功在于其对人才的重视。作为一家能够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久保田有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和晋升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约翰迪尔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职业发展机会和创新的工作环境来吸引和激励人才。此外,它们也会注重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中国一拖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机会来提升员工的能力。同时,它们也会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

这样的氛围使员工和企业获得“双向成就”,各得其所。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千言万语,吟成于此,知者共勉罢:

已矣将何道,教训警来人;双向皆成就,老厂可炼成。余音犹绕梁,吟与智者听;本是汗铸就,笃诚再认真?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疯疯癫癫小青年
2025-04-09 12:38:53

其实制度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 也是事关效率和生产的关键

发帖
田畴录
2025-04-09 11:54:26

管盯着技术和销售的创新成果,结果管理体制上却后院起火

发帖
专注的仓鼠
2025-04-09 10:25:33

分厂制改革看似分权,实则失控

发帖
LianYang
2025-04-09 09:30:00

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和口碑付之东流

发帖
程中云
2025-04-09 09:11:29

崩盘前毫无征兆?!

发帖
阅读下一篇

2025年福建农业“五新”推广现场会在洛江举办——农机助力春耕 科技赋能农业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800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