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在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连续两年参展的法国车载电子巨头欧科佳展台前人头攒动。这家在中国商用车电控领域深耕20余年、每10辆出口大中型客车就有4辆搭载其智能系统的企业,正以其“接地气”的农机智能化解决方案成为全场焦点。
欧科佳(上海)汽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小平在专访中表示,与2024年相比,2025年展会规模明显扩大,“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我国农业,特别是智能化农业的参与者增多,水平提高”。他形容,欧科佳正与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共同走在“上升螺旋”中。
从存量到增量:布局农机的战略抉择
谈及从商用车到布局农机的原动力,张小平直言不讳:“客车公交车行业在国内是存量市场,内卷比较厉害。企业要发展,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
他分析,虽然商用车领域大家都在“出海”,但增量有限。而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每年参加客车展和农机展,直观感受是农机展的规模无论是场地还是参展企业,都是客车展的十几倍。”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机市场,年均农机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智能化农机装备增速显著。特别是在北斗导航、5G、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下,精准播种、智能收获、无人机植保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车载电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小平明确表示,公司今后的发展重点“最终会落实到农业机械这块”,资源将向这一领域倾斜,同时绝对不会放弃传统的公交车市场。
破解数据困局:从生产要素到价值创造
面对行业“数据不会用,能否创造价值”的痛点,张小平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一定能创造价值,但不是现在马上就能。”
在智慧农业领域,数据价值挖掘仍处于起步阶段。据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大型农机单台每天产生的作业数据可达数GB,但由于标准不统一、分析能力不足,数据利用率严重不足。如何让这些海量数据真正服务于精准农业、智能决策,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他阐述了欧科佳对数据的理解:首先要确定数据边界,明确什么样的数据需要具象化,代表什么,如何处理、保管和安全使用,最终让它产生新价值。“生产要素的含义就是用了它以后会创造新的价值。”张小平一针见血地说道。
张小平指出,欧科佳相对于国内同行的优势在于基于欧洲的发展水平,拥有清晰的路线图。“我们20多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把欧洲的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中国发展的新高度。”
欧科佳正通过具体项目,向主机厂说明哪些数据未来可能成为生产要素,应该如何保管和利用。“这是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给主机厂说清楚,你们应该做哪些事情。”
拒绝低价竞争:坚守品质的“星辰大海”
在拓展市场过程中,欧科佳也面临挑战。张小平坦言,由于坚持高质量、高技术等级和优质服务,产品定价“高于甚至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经常被主机厂拿来与低端产品比较。
这种现象折射出农机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国内农机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然而,在高端智能农机领域,进口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机可靠性、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品质导向正在形成新的市场趋势。

“这种比较是没有理由没有道理的,”张小平坚定表示,“如果一个产品的定价低到甚至比我们的成本还低,那就一定是有猫腻。”
他详细解释了电子元器件的等级划分:最高是军用级,其次是车用级(包括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第三是工业级,第四是商用级。不同等级的可靠性和价格差异巨大。“车用级比商用级要贵得多,可靠性高得多。”
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中,欧科佳坚持“两个绝不”原则:“第一我们绝对不会降低我们的标准,第二我们绝对不会去打价格战。” 张小平相信,那些瞄准“星辰大海”的企业会选择欧科佳,“因为只有我们能够陪伴他们去看星辰大海”。
他同时指出,国家已经提出反对内卷、杜绝最低价中标,但这确实是个顽疾,需要时间克服。
结语
在农业机械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农机产业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市场对高端智能农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欧科佳携20余年商用车电控经验赋能农机,不仅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更带来了对数据要素的深刻理解和坚守品质的长期主义。
正如张小平所言,农业机械行业正走在“上升螺旋”中,而坚持“一分钱一分货”的欧科佳,正等待那些志在“星辰大海”的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农业智能化的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