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展示头雁风采。10月18日,“兵团工匠”2024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兵团卫视播出。本次共发布了10位“兵团工匠”年度人物和10位提名人选。此次发布的10位“兵团工匠”年度人物中有一名来自天鹅股份新疆公司生产一线技术中心副部长许江涛。
在中国要问农业机械哪家强,兵团必占一席之地。打破技术垄断,一台台兵团自主研发的采棉机,驰骋在国内外的广袤田野,一身的科技范令人自豪。加快高端农业机械智能制造步伐,新疆天鹅农机的硬实力中有他的汗水和奉献。让兵团造采棉机驶出国门走出世界,助力兵团农机装备制造水平实现质的跃升。许江涛坚守技术研发一线,书写农机技术领域的创新篇章。
许江涛扎根农机技术研发一线 14 年,以“兵团人的坚守”和“对机械的热爱”为信念,参与和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棉花加工装备技术瓶颈,推动“兵团制造” 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成为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的杰出代表。
作为土生土长的 “兵团孩子”,许江涛自幼与棉花、农机为伴,童年记忆里“绝大部分的机械基本都是国外产品”的景象,在他心中埋下了“自主研发国产农机” 的种子。高考时,他坚定选择“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直言“对农业有更大向往,希望能为此贡献力量”。
2011年,22岁的许江涛毕业即入职天鹅股份新疆公司,怀揣着“让国产农机撑起棉花产业”的初心,正式开启了他的农机研发生涯。这份“因热爱而坚守”的初心,成为他 14 年深耕一线、攻坚克难的精神底色。
入职之初,许江涛便肩负“三模产品设计改进及推广应用”的重任。他一头扎进资料堆、深入生产车间,还主动走访客户收集需求,针对产品痛点反复优化关键部件设计,最终让产品性能实现显著提升,为后续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后,他带领团队持续向技术难题“亮剑”:参与研发国内首台套高端自主六行采棉机,当看到自己设计的设备驰骋在棉田时,他坦言“内心充满自豪”,这份成就感更坚定了他攻坚向前的信心。通过技术创新增强砂箱密封性和耐磨性,大幅提升棉花加工辅机设备生产效率,参与籽棉清理机系列、三行箱式采棉机、残膜回收机等10余项产品研发工作,并推动本地化转化,更加符合新疆棉花种植与加工特点,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兵团时强调 “要发挥兵团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作为技术负责人,许江涛全身心投入自走式打包采棉机研发,并作为核心人员,先后参与并完成6 行、3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核心设计,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嘱托,为兵团农业机械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作为技术骨干的许江涛倍加努力,和团队成功完成新型采棉机设计试制等工作。公司2024年推出四行箱式采棉机,专为中亚市场定制,成功打破海外市场壁垒,让“兵团制造”走向世界。
在 14 年研发生涯中,许江涛始终秉持 “细节决定成败、完美源于执着”的匠心。他参与制定一系列农机设计规范与标准,从源头保障产品设计质量与研发效率。许江涛和团队承担 10 余项科技项目,攻克棉花加工装备关键构件抗磨损、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个人及团队拥有 30 余项专利,涵盖采棉机结构优化、智能控制、节能降耗等多个领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 “核心引擎”。
如今,他和团队研发的农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疆及中亚棉区,在丰收季节的棉田里,一台台 “天鹅造” 采棉机高效作业,不仅大幅降低棉农劳动强度,更推动棉花产业向“高效、智能、绿色”转型,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因为我是兵团的孩子,对机械感兴趣”。 面对“为何坚守 14 年” 的提问,许江涛的回答朴实而坚定。当看到自己设计的采棉机驰骋在棉田时,他由衷自豪:“我们会继续深化技术优势,追求卓越,为兵团农业机械化领跑全国、为‘兵团制造’走向更多国家而努力。”
从 22 岁的青涩技术员,到 36 岁的兵团工匠、技术中心副部长,许江涛用 14 年的坚守与创新,在农机研发一线书写了“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的动人篇章。未来,他将继续以技术为笔、以热爱为墨,在推动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助力乡村振兴与兵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更多属于“兵团工匠” 的创新故事。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