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8月份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就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意见》聚焦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事关人工智能!国务院发文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有何区别?
“互联网+”突出“连接”,通过网络连接传递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
“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推动生产要素重组、价值创造方式升级、组织形态演化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革。
为何在现阶段启动行动?
因此在现阶段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何提出“人工智能+”3个阶段性目标?
第三个阶段是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目标对“人工智能+”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要聚焦构建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新形态。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意见》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在《意见》实施过程中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围绕“5个共同”做工作——
成果共享:推动在国内中试成熟、有效有益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世界更多国家应用,赋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
能力共建: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高效务实推动项目落地,助力各国平等参与智能化发展进程。
技术共进: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论坛、国际赛事活动等方式,为各国人工智能人才学术和技术交流提供沟通平台。
治理共商:推动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生态共筑:积极践行开源开放发展路径,与各国共建开源社区、共享适配性技术方案,推动基础资源开放共享,降低应用门槛,打造更多技术可及、成效可感、经验可复制的发展成果。
发展“人工智能+”应注意哪些问题?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人工智能+”要坚持因地制宜,将推动各地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形成各具特色、各展实效、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坚决避免无序竞争和一拥而上;结合各行业特点,聚焦破解痛点、难点、堵点,针对性挖掘人工智能赋能的深层次需求、高价值场景,充分释放增量效能。
内容来源:新闻联播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