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秋粮作物重点防控这三类虫害

分享至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降水偏多、多为高温高湿天气,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做好水稻“两迁”害虫、黏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坚决遏制病虫暴发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资料图

“两迁”害虫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被统称为“两迁”害虫,其发生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常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而降水增多,对“两迁”害虫的迁入非常有利。

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喷雾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

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微生物农药。

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防治稻瘟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或三环唑、丙硫唑等化学药剂。

黏虫

黏虫是我国玉米等作物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具有杂(广)食性、群聚性、暴食性和迁移性危害特点,前几年在不同区域给秋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黏虫防控要坚持“治早、治小”原则,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在黏虫卵孵化初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

当小麦或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0头/平方米以上、玉米田虫口密度二代达30头/百株和三代50头/百株以上时,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水稻田杜绝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草地螟

草地螟为多食性害虫,可危害甜菜、大豆、向日葵、胡萝卜、葱、玉米等多种植物。

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

对于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和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草地螟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

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杂草,同时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危害。

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3龄幼虫前(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选用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严重发生区采取应急防控集中歼灭,及时挑治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五征的这一试点,山东首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爱农好机者
1232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