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北大荒集团为端稳中国饭碗 筑牢春耕基石

分享至

智能农机管理平台。

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智慧农机联合播种作业。

大棚内水稻秧苗长势良好。

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水稻插秧现场。

从三江平原到松嫩腹地,5月的北大荒,处处可见春耕生产的火热场景。北大荒正利用科技和智慧,在万亩良田上描绘着壮美的现代农业画卷,为端稳“中国饭碗”筑牢春耕基石。

记者从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了解到,截至5月5日,北大荒集团水稻生产进度中,水稻泡田完成99.98%;春整地完成99.86%;水稻插秧也陆续开始,截至目前,完成0.58万亩。旱田春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已播858万亩,完成超过34%;其中,玉米播种完成超过68%;整体春耕工作将按计划完成,预计在5月20日左右完成全部播种和插秧作业。

1

北斗导航“数据种地” 水稻插秧更智慧

5月6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第六管理区的一处水田内,无人水稻插秧机自动进行路径规划、转弯掉头、秧爪精准启停等全流程作业,实现传统插秧向“数据种地”的转变。

连日来,为保障水稻插秧工作高标准进行,八五八农场1200余台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辅助系统,实现智能辅助插秧全覆盖。

在第七管理区种植户张炳立家水稻田边,管理区农机技术员黄龙海正在向种植户们详细讲解如何正确操作插秧机导航,并指导他们完成插秧前的机器调试工作。黄龙海介绍:“为解决传统插秧作业效率低、人工操作误差大等问题,我们利用插秧前的时间逐户走访,对辖区内190余台插秧机型号、北斗导航辅助系统使用状况进行登记,针对不同机型制定个性化升级方案,确保导航系统与机械完美适配,为今春的插秧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日来,北大荒农业股份勤得利分公司水稻育秧大棚内,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秧苗上的露珠晶莹闪亮,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眼下,正值水稻秧苗生长管理关键期,勤得利分公司农业技术人员每天深入大棚内检查温度、湿度,科学指导种植户及时开展调温、调酸、控水、防病、施肥等工作,并细心讲解秧苗管理技术,确保培育水稻壮秧。

“要严格控制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严格控制浇水次数和水量,经常查看秧苗长势,预防秧苗病害。另外,白天温度高,要适时通风,夜晚温度低,要注意采取保温增温措施,确保秧苗健康生长。”农业生产部负责人丁建明在管理区检查育秧工作时,对种植户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为了加强水稻苗床育秧期的技术管理,勤得利分公司实行技术人员包片包棚责任制,为种植户全程提供“跟踪式”服务,技术人员每天多次对育秧大棚的温度、湿度进行检查记录,全面了解秧苗生长情况,科学指导种植户开展通风、浇水、防寒和病害防治工作,确保水稻秧苗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壮生长。

同时,勤得利分公司农业生产部门印制了技术手册和大棚管理指示牌,及时下发到每个种植户的手中,让大家全面了解秧田管理各关键时期的技术要点,特别是掌握秧苗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知识,从而采取有效防病措施,切实培育水稻健康壮苗,为夺取今年水稻丰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运用高产栽培技术 旱田开启“昼夜播种”模式

随着天气转暖,北大荒迎来了旱田播种的黄金期。从玉米抢播的争分夺秒,到大豆播种的精耕细作,从苗前封闭的科学防控,到质量检查的严格把关,一幅现代农业的春耕画卷正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眼下正值大豆播种的黄金时节,为保障全年粮食生产安全,北大荒集团梧桐河农场有限公司迅速掀起大豆播种热潮。

为切实做好病害防控,推动大豆单产提升。连日来,北大荒集团梧桐河农场有限公司抢抓农时,利用晴好天气积极开展种子包衣工作,为春播生产提供优质种源。据了解,大豆种子包衣是指在大豆种子表面包裹上一层含有肥料、杀菌剂等成分的“防护衣”,有效预防病虫害侵袭,还能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种子包衣是目前预防大豆根腐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有效减少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较不包衣的地块平均亩产增加10%。

眼下正值玉米播种关键期,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一分公司抢抓晴好天气,与农时赛跑,全面开启玉米“昼夜播种”模式。分公司提前谋划、科学部署,24小时监测地温,各管理区包片网格员每日踏查地号,实时监测土壤化冻深度、墒情和地温,建立动态数据台账。当土壤条件达标,立即调配机械人力,因地制宜开展播种作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严把“播深一致、下种均匀、覆土严密”质量关,确保玉米全部播在高产期。

连日来,在牡丹江分公司广袤的旱田上,一粒粒优质大豆种子均匀地播入沃土,正式奏响了大豆春播的科技“进行曲”。在种植模式方面,牡丹江分公司重点推广“1247”高产栽培模式,采用1.1米垄上双苗带配合40至70厘米宽窄行配置。通过缩小垄距、增加单位面积垄数,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与传统1.3米大垄玉米种植相比,可使每亩保苗株数增加600至700株,经测算预计亩均增产可达80公斤左右。与此同时,播前深层施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肥料精准施入垄下18至20厘米的作物根区,既有效减少养分流失,又将肥料利用率提升至30%以上,为作物根系发育创造理想环境,大幅增强了植株抗逆性。

3

提升农机作业水平 让作物赢在播种“起跑线”

连日来,北大荒集团尖山农场有限公司抢抓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土壤墒情等实际,注重作业标准、严把作业质量,科学合理分配人机力量,全面拉开春季播种序幕。

在公司第一管理区,机车轰鸣声响彻一片。与往年不同的是,公司依托新建设的智能农机管理平台,实现机车实时定位,在播种速度、匀度等方面全程可观、可控。“我们利用导航设备,通过加装车载智能终端与多元传感器,平台可实时采集农机位置、作业宽度、作业速度等数据。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安排专人查看每台机车的实时状态及作业信息,全面提升农机作业监管水平。”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刘绪伟介绍说。

抓质量、提标准。在落实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主要任务上,公司水肥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如火如荼。在第六管理区播种现场,滴灌管路按照统一间距、深度随着机车行驶铺设在大田地号上。“为保障管路铺设达标,我们安排专人跟踪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将抓稳时间节点调试设备,完善优化给养配方,在关键生育期发挥作用,为粮食作物稳产、丰产赋能添力。”公司第六管理区主任史立林一边查看管路铺设情况一边说。

连日来,在柳河农场玉米科技示范地块,农机技术人员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现场作业地块设定作业路线,驾驶员驾驶大马力拖拉机悬挂精量施肥机,将预先搅拌的肥料精确均匀地撒放在土壤中,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和监督施肥作业质量,确保每一粒种子赢在“起跑线”上,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为确保深施肥作业的顺利进行,农场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播前采用双轴三梁四盒四盘施肥机分层、定位、定量施肥技术,做到上下两层施肥,深层施肥在垄下15至17厘米处,浅层施肥在10至12厘米处,对施肥作业后的地块同步开展镇压作业,保肥保墒,为后期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乘着智慧农业的东风,北大荒集团正以发展和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持续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引领现代农业向“新”起航。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军川农场旱田镇压保墒正当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859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