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俄罗斯农机化现状及我方进入之道

分享至

俄罗斯近些年来因地缘冲突,受美欧等西方制裁,在外资大量撒出等叠加因素影响下,经济陷入困境。但从地缘经济方面讲,又使我国与俄罗斯经济贸易快速增长。面对广袤的俄罗斯黑土地,对我农机产业似有巨大机遇。用哲学观点看,机遇与风险并存。此文旨在抛砖引玉,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评估须仔细。

一、俄罗斯农机化目前是个啥水平

1、整体机械化程度

俄罗斯农业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为主导,但存在可作耕地的土地面积虽广但部分受季节限制开发不足的情况。虽没有最新的综合机械化率数据,但从一些侧面能反映其水平。2021 年俄罗斯国产农业机械的市场份额已突破 60% ,不过一半以上的农业机械使用寿命已经超过十年,农业机械的总保有量在不断下降,导致俄 4000 万公顷的耕地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说明其在农机的更新换代和配备充足度上存在问题。

2、市场规模与增长

俄罗斯农业机械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市场容量从 2010 年的约几十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超过百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贷款补贴和直接投资等措施,这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的需求和更新换代。

3、产品种类与需求

俄罗斯农业机械市场的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耕整、播种、收割、运输等多个环节的装备。其中,拖拉机是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产品之一。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大型和中型拖拉机的需求持续增长。此外,联合收割机、种植机械和畜牧机械等产品也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4、市场竞争格局

在市场份额方面,俄罗斯本国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外国品牌如约翰迪尔(John Deere)和纽荷兰(New Holland)等的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国际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产品质量,逐渐在高端市场获得了一定的份额。

5、政策支持情况

俄罗斯政府重视农业现代化,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机化发展。例如实施进口替代政策,11 个联邦级政府部门参与了包括农机等 21 个行业的进口替代措施制订和实施。2016 年俄罗斯政府投入 1060 亿卢布用于支持汽车工业,农业机械,运输工具制造,2017 年投入 1080 亿卢布用于支持相关产业,其中 137 亿卢布用于支持农机行业。

二、俄罗斯农机市场预测

1、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俄罗斯农业机械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加,俄罗斯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其农业生产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这将直接推动农业机械市场的增长。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和农产品需求,俄罗斯农业部门急需多种农业装备,尽管目前资金短缺限制了需求,但随着进口装备比例的增长以及越来越多农业企业具备偿付能力,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2、产品需求变化

热销产品持续走俏。大功率拖拉机(450马力)、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450马力)、大型饲料作物收割机和多用途的大功率设备在俄罗斯农业装备市场上热销,未来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这些产品的需求可能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进口需求设备增加。因俄罗斯国内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而急需进口的设备,如谷物播种机、中耕机、谷物和饲料作物收割机、厩肥撒施机及灌溉设备等,其进口需求可能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增加。

智能化、自动化及节能减排型产品受青睐。技术创新是驱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机械更受俄罗斯农牧民欢迎。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节能减排型的农业机械产品也逐渐受到重视。

3、市场竞争格局

本土企业主导但面临挑战。俄罗斯本国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外国品牌如约翰迪尔(John Deere)和纽荷兰(New Holland)等的进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俄罗斯国内的农业装备制造只能满足35% - 60%的需求,为与外国供应商竞争,俄罗斯必须实现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开发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产品。

4、合资企业带来新机遇

俄罗斯通过与西方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来获取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目前俄罗斯从事农业装备组装的合资企业超过12家。这既为外国制造商提供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机会,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西方品牌回归影响。俄罗斯方面已开始讨论允许外国企业恢复在俄运营的条件,若西方品牌回归,将进一步改变市场竞争格局,但俄罗斯会优先保障本国企业利益,西方品牌需要满足一定的本地条件。

销售模式转变。目前俄罗斯国内兴起农业装备租赁业务,但只能通过国有企业Rosagrosnab和Rosagroleasing公司提供的政府项目才能进行。未来随着农业部门效率的提高和融资手段的改善,租赁业务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能够提供全面的设备、资金和服务方案,或是愿意接受以物易物模式的销售商,将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5、欧美企业退出带来机遇

由于政治局势和制裁的影响,欧美企业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存在感逐渐减弱,这让俄罗斯市场出现了不少空白,为包括农机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进入提供了良机。

目前俄罗斯90%的机械和机床进口依赖中国,农机作为机械行业的细分领域,可依托中国成熟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快速进入市场。欧美企业撤离后,俄罗斯本土在高端农机装备和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中国产品在性价比和技术适配性上具备优势。俄罗斯政府为缓解外资撤离冲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收紧外资出售条件、鼓励本土资本收购撤离企业等。同时,中俄贸易额持续增长,2022年已达1850亿美元,俄方对华合作态度积极,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政策便利。

受地缘冲突影响,俄罗斯农业面临增产压力,政府计划扩大粮食出口至5300万吨,农机需求随之增长。而俄罗斯本土农机产能有限,尤其在智能化、节能化装备领域存在缺口,中国农机企业可针对性开发适应俄罗斯气候和耕作习惯的产品。

替代欧美品牌的窗口期。截至2024年,已有超过1000家西方企业撤离俄罗斯市场,包括约翰迪尔等农机巨头。中国企业可快速填补空缺,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建立品牌认知度。这对中国农机制造业来说,是难得和少有的走进俄罗斯市场的重大机遇。

三、俄罗斯农机市场投资机遇与风险

1、投资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俄罗斯农业机械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机遇。无论是直接投资生产农业机械,还是通过技术合作和产品出口等方式参与市场,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市场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相关的投资项目有望获得较好的回报。

核心投资机遇。俄罗斯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几十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超百亿美元,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贷款补贴),以及全球粮食需求增加背景下俄罗斯作为粮食出口国的生产扩张。当前国内生产的农业装备仅能满足35%-60%的需求,年缺口约30-35亿美元,进口设备占比提升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

技术合作与本地化生产潜力。俄罗斯本土制造商(如Traktornye Zavody、Rostselmash等)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但高端技术仍依赖国际品牌(如约翰迪尔、纽荷兰)。投资者可通过技术合作填补智能化、自动化农业装备缺口。政府推动产业创新计划,鼓励外资参与本地化生产,降低进口依赖。

产品需求多样化。传统设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需求最大,尤其是大型设备适配规模化农业。新兴领域:智能化设备(如精准农业系统)、节能环保型机械(如低排放农机)是未来增长点。

出口与区域市场辐射。俄罗斯农机企业长期向独联体国家出口,投资者可通过本地生产或合作,进一步拓展中亚等邻近市场。

2、风险与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如Kirovsky Zavod、Agromashholding),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竞争激烈,需差异化定位。

政策与地缘风险。政策变动(如补贴调整)、汇率波动可能影响投资回报。地缘政治因素(如国际制裁)需纳入长期风险评估。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本地零部件配套能力有限,进口零部件可能抬高生产成本。因此,投资俄罗斯农业装备产业要有长期打算,需要构建产业链和龙头企业集群,才能不受制于当地配套体系风险。

3、投资建议

优先布局高需求领域。如智能化农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

合作模式选择。与本土企业联合开发适配俄罗斯气候的定制化设备。利用政策优惠建立本地组装厂,降低关税成本。密切跟踪农业补贴、进口关税调整等政策。风险管理,通过本地化采购、多币种结算对冲汇率风险。

俄罗斯农业机械市场正处于技术升级与规模扩张的叠加期,投资者可通过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或出口贸易切入市场。但需平衡政策红利与地缘风险,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策略。

投资风险提示。目前俄罗斯受国际制裁压力山大,投资者应注意到市场的风险,包括政策变动、汇率波动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可能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例如政策的调整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准入,汇率波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利润,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等问题。

四、我农机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潜在风险

1、外汇管制与结算风险
俄罗斯外汇管控严格,人民币虽占90%的一般外汇交易,但企业需注意卢布汇率波动和资金回流难度,建议采用本币结算或易货贸易等灵活方式。

2、本土化适配与标准差异
俄罗斯气候严寒、土地广袤,农机需适应低温启动、大马力作业等特殊需求。同时需符合EAC认证等当地技术标准,企业需投入研发资源进行产品改良。

3、供应链重构压力
西方制裁导致部分零部件进口受限,建议在俄建立本地化组装厂,或通过中俄边境合作区(如黑龙江自贸区)构建跨境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

4、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需关注欧美二级制裁风险,避免使用受制裁银行进行交易,同时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政策变动。

5、结论:建议应对策略

优先布局优势品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传统农机可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展至精准农业装备。

深化本地合作:与俄罗斯农业集团(如Rusagro)、经销商建立合资公司,利用其渠道网络。

利用政策红利:申请欧亚经济联盟内的关税减免,参与俄罗斯“进口替代”计划下的政府采购项目。

中国农机企业若能有效整合技术、政策和市场资源,有望在俄罗斯实现从“替代者”到“主导者”的跨越,但需建立长期风险评估机制以应对复杂环境。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农机测评家
2025-04-30 12:16:43

还要先做本地化改造

发帖
机电一体
2025-04-30 11:50:48

市场空白顶上容易,可售后网点不好布全

发帖
阅读下一篇

市农机鉴定站派员参加农产品色选机部分项目测试比对活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79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