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病虫害科普】水稻瘤矮病的危害与防治

分享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稻瘤矮病的

危害与防治

图片

# 病虫害科普 #

01

分布与危害

图片

水稻瘤矮病由水稻瘤矮病毒( 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引起,是东亚和东南亚稻区重要的病毒病之一,可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病最早于1979年在泰国中部发现,随后在马来西亚、朝鲜等国家也有发生的报道。国内自1976年在广东省高州市零星发生后,迅速扩展至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从化市、惠州市以及广西的部分稻区。1976-2005年,已在广东和广西局部地区造成7次大流行,流行年份发病率一般在50%~70%,重病地块颗粒无收,损失极为惨重。目前该病害已扩展至福建部分稻区,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对整个南方稻区具有潜在重要的威胁。

图片

02

症状

图片

瘤矮病主要在水稻秧苗期侵染,分藂前期症状表现最为明显。发病株显著矮缩,分蘖和抽穗显著减少,抽穗迟,有效穗数少,稻穗短,每穗总粒数少。病叶短而窄,叶色深绿,相邻叶片的叶枕距离变短甚至相互重叠。孕穗期前,叶背及叶鞘可见濙白色小瘤突,孕穗期后这些小瘤突转变成绿色或黄褐色,这是识别该病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些病叶叶尖扭曲,个别新出病叶的一边叶缘灰白色坏死,形成缺刻。病株根短而纤弱,新根少。

图片

03

防治技术

图片

1.选种抗(耐)虫品种

图片

目前尚未发现对水稻瘤矮病毒有抗性的水稻品种,但可因地制宜选用不适宜传毒昆虫叶蝉食性的抗虫品种。如早季稻选用丰优丝苗、优杂青珍、中优粵香占、华丰16、华优86、培杂双7、培杂茂选、优优128等;晚季稻选用华杂青珍、超丰占、穗科占、博优3550、博优15等。

2.农业防治

图片

1>翻耕除草,减少初侵染源 早稻收割后,及时翻犁,以防早季稻病株的再生稻继续成为晩季稻毒源。晩稻收割后,及时翻犁晒白。避免再生稻和落粒自生稻的生长,减少叶蝉虫口数量。

2>选好秧田位置,适期播种 早稻宜选择远离再生稻和自生稻等越冬寄主植物丰富的田块;晩季稻尽可能选择远离早季稻的田块作为秧田,以减少虫媒传毒。在南方,可适当推迟播种期7~10d,这样可避开传毒媒介迁人秧田的高峰期。有条件的区域最好实行集中连片播种,统一播种地点、播种时间和插植(或抛秧)时间,统一治虫防病,统一肥水管理,培育壮秧。

3>插植前后及时剔除矮缩等发病明显的秧苗 插植时,选取健康秧苗,做到插无病秧。中耕期间仔细巡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地下或集中烧毁,及时用健株补插,并增施适量尿素促分蘖,以增加有效蘖数,确保丰产稳产。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 在秧田期,实行疏播,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培育壮秧;在本田期合理施肥,增施钾肥,控制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叶蝉产卵繁殖,有利于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条件。


3.药剂防治

图片

1>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用含有吡虫啉的药剂(如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拌种。具体方法:种子浸种催芽后,按每5kg种子用2.5%扑虱蚜1小包(20g)加水1kg溶解后拌谷芽。因吡虫啉有很强的内吸性,药效期可长达1个月,结合秧田施药,对防治电光叶蝉等传毒昆虫效果更加明显。

2>田间治虫 在秧田期和大田“回青期”两个关键时期及时施药防治叶蝉。在秧田期,当秧苗起针后开始施药;在大田“回青期”,于移插后5~7d开始施药。依据药剂种类和有效浓度确定施药浓度和数。一般每隔5~7d施药1次,共4~5次。施药时要有浅水层,并喷及田边、沟边杂草。为了有效提高同一田块所有秧苗的防病效果,同一区域最好要统一施药,最大限度地杀灭传毒媒介。


本文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文字与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END -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智慧农业新突破!沃达尔多光谱无人机场让农田会“说话”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东风井关
188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