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服务日记——芙蓉农场的机械记忆
6月24日 多云转晴
晨光穿透云层的瞬间,维修工具箱里的扳手都似乎镀上了一层金边。持续多日的阴雨终于暂歇,空气中漂浮着泥土与机油混合的独特气息,这是农机维修人最熟悉的夏日味道。
今日行程指向芙蓉农场四分场。张、潘两位机主的\"铁牛\"不约而同患上了动力输出换档障碍症,齿轮咬合时发出的刺耳声响,像极了老知青回忆录里描述的垦荒岁月中那些故障机械的呻吟。俯身钻进车底时,冰凉的金属触感透过工作服传来,调整传动软轴间隙的过程,恍若在调解两个时代的齿轮啮合。
返程途经场部,后视镜里突然闯入那座知青公园的剪影。急刹驻车,斑驳的纪念碑在夕阳下泛着微光。这个始建于五十年代的劳改农场,历经农建师第二团、上海和南昌知青垦荒队到现代农企的嬗变,其兴衰轨迹恰似手中这些农机的更新迭代。记得八十年代在农机连学徒时,那些履带拖拉机宛如钢铁巨兽,如今它们的子嗣已进化成智能化的农业装备。
夜色浸透窗棂,台灯在维修手册上投下温暖光晕。合上日记本时忽然领悟:检修农机如同梳理历史,既要清除当下故障码,更需读懂那些隐藏在齿轮缝隙里的时代密码。每一次成功的维修,都是对这片土地耕作记忆的延续。
2025年6月24日夜
匆草于芙蓉。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