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5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公布,聚焦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主题,再度释放出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那么,2025年我省“三农”工作着力点主要有哪些?本报特约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对文件精神进行解读。
“两确保”协同发力
守牢“稳”的底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不容有任何闪失,我们必须始终守住守牢。”孙巍峰表示。
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2024年,全省克服极端灾害天气影响,粮食总产量134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今年,全省将继续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孙巍峰介绍。
为此,今年要坚持稳面积提单产,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大力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融合,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要扎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控。同时,要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着力做强生猪产业,稳定牛羊生产,做优家禽和特色畜禽,做特水产渔业,稳定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必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周密细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孙巍峰表示,要重点抓好强化帮扶监测、提升帮扶质效、规范帮扶资产管理等三方面工作,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识别纳入,推动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慎终如始确保平稳有序过渡,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三持续”精准施策
把准“进”的方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孙巍峰认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要从我省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聚焦持续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抓紧谋划实施一批务实举措,在产业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改善、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聚焦“三持续”,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亮点颇多。
创新发展乡村富民产业。通过链式盟式发展做强主导产业,聚焦6大产业集群和18条富民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耦合”。开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推动设施种植业产业提档、效能提升、效益提高。
创新培育农村集体经济。我省已建立4.9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今年要持续开展“三规范两促进一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集体财产管理、集体经济合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用好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四种路径”,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
创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与农户紧密联系与合作,支持培育百家省级重点服务组织、千家市级重点服务组织,带动发展万家县级服务组织,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坚持片区化、组团式理念,培育一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完善“一库一单”运行机制,集成推进城乡融合、三产融合、五大振兴协同发展,加快探索形成一批可实施、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今年我省重点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五个方面着力,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两深化”双轮驱动
激发“活”的动能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孙巍峰认为。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要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中原农谷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打造更多“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要推动种业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建设全国一流制种基地,加快培育种企雁阵,壮大种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要强化农机装备支撑,高标准建设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培育先进农机装备千亿级产业联盟。要强化成果推广应用,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积极研发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落实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农村改革驱动。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要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
孙巍峰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发展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围绕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持续把牢目标任务,把准政策导向,把握关键重点,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