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机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播种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机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一、什么是播种机智能化
播种机智能化,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播种过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这包括但不限于自动化的种植管理、精确的播种控制、高效的资源利用以及高质量的作物产出。
播种机智能化适用于家庭农场和大规模农业生产中。它可以满足家庭中种植蔬菜的需求,也可以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中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对于用户而言,智能化的播种机能够更好地选择种植机械设备,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素质。播种机智能化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其显著特点,一是提高种植效率。智能播种机能够根据作物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施肥、浇水和除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二是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算法,监测和调节种植环境的各项参数,实现自动化的种植管理。三是精确的播种控制。能够按照农艺要求,准确地将种子、化肥送到种床。四是高效的资源利用。智能水培蔬菜种植机能够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营养液和氧气等环境条件,为蔬菜的生长提供最佳的条件。五是自动化的种植管理。智能玉米播种施肥机可以监测玉米种子下料,出现间断时,带动备用玉米种子下落,防止播种时漏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播种机生产厂商逐步实现了智能化生产,通过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智能化播种机的关键构成
1、北斗导航系统
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由于定位精度使其能够实现精度播种,确保种子均匀分布,避免漏播和重复播种。北斗导航系统还支持自动路径规划,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作业效率。
2、雷达模式与电控智能播种施肥系统
雷达模式与电控智能播种施肥系统相结合,使得播种机能够实时监测播种和施肥过程。雷达模式可以检测播种机前方的障碍物,自动调整播种策略,确保播种和施肥的连续性和均匀性。智能化的电控系统则通过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施肥量,实现精准农业。
3、自动化监控与故障报警系统
播种机配备的多种传感器,如自动测速、智能同步、漏播漏施、管道堵塞、料位监控等,能够实时监控播种机的工作状态。这些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并报告故障,减少机器故障导致的作业中断,提高作业的可靠性和精准度。
4、一体化的作业功能
播种机搭配智能化土壤检测模块,能够实现旋耕、播种、施肥、起垄、覆土、镇压一体化复式作业。这种一体化设计减少了机器下田作业次数,降低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保护了土壤墒情,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出苗率和生长质量。
5、操作简便性与成本效益
播种机的操作简单,采用傻瓜式一键操作,用户只需通过App输入用种量,即可完成播种作业。这种设计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
6、传感器与监控系统
自动测速功能确保播种机在不同地形和速度下都能保持均匀的播种速度,而智能同步系统则根据实际播种速度自动调整播种和施肥量。这种智能调节机制提高了播种作业的精确度和效率。
漏播漏施与管道堵塞监控。漏播漏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检测播种和施肥过程中的漏播现象,及时进行调整。管道堵塞监控则通过传感器检测肥料输送管道的状态,一旦发现堵塞立即报警,确保播种施肥过程的连续性。
料位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播种机内部种子和肥料的剩余量,确保作业的连续性。工作面积记录功能则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记录播种机的作业面积,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7、土壤保护与作业效率
播种速度是衡量播种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播种作业的效率和作物的出苗率。现代播种机通过集成高科技系统,如北斗导航和自动测速功能,能够实现快速且均匀的播种。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施肥量的均匀性和深度的一致性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直接影响。现代播种机通过电控智能施肥系统和自动调整播种深度功能,确保了施肥的均匀性和深度的一致性,不仅提高了播种和施肥的效率,还通过精确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App输入成为了现代播种机操作的另一大特色。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App输入播种所需的参数,如种子种类、播种量等,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使得播种作业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这些创新的功能和设计,为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播种机智能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现代播种机已普遍具备高精度导航、变量施肥、种子监控、土壤检测等功能,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播种、合理用肥与高效作业。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明显。国外农机产品种类已达7000多种,并基本实现了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而我国农机产品的品种只有3500多种,还有相当一部分作物需要人力进行耕种收。这意味着,在播种机的技术创新和多样化上,我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一是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气力式播种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播种模式,这大大提高了播种的可靠性和成功率。播种宽度可以达到一次24行,播种效率已经达到18hm2/h,相比之下,国内的播种机械在播种性能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国外在长期的农业播种机械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视农业播种机械的环保性和低能耗性。应用了多种新型的材料和技术,如高强塑料、高强合金、精密压铸工艺、激光加工工艺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是我们应当迎头赶超的技术瓶颈。
三是国外的播种机械往往具备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操作系统的特点。例如,国外的小型植生带育苗播种技术,能够节省80%的劳动力。此外,未来的播种机械发展趋势之一是信息化操作系统的应用,实现卫星定位、数据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远程操控等技术突破。我国虽然也有同类产品供应,但因起步晚,差距亟待缩小。
四是国外对精密播种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早,且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他们研制的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对种子的伤害小,不影响出苗率,还会回收利用多余的种子。不同作物的播种有其相匹配的排种盘。气吸式排种器的排种盘可在运转很快情况下保证播种合格率。
五是国外的多功能播种机不仅可以完成破茬、施肥、播种等工序,还可以实现破茬、施肥、播种、镇压、三垄和两垄一次性完成,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多功能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也是我国播种机需要努力提高的重点之一。
四、加速我国播种机智能化及推广应用建议
1、政策扶持
建议加大对农机领域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化农机装备,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农机装备的整体水平。
2、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农机装备智能化进程。重点突破高端农机装备的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此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农机装备的创新与发展。
3、推广应用
农机化推广应用和企业应加强对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户对智能化农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通过示范项目、现场会等形式,展示智能化农机装备的优势,引导农户积极应用。
3、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加强农机相关专业的教育培养,为农机领域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4、产业协同推动农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协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农机装备的普及和应用。
加速我国播种机智能化及推广应用需要国家、企业和农业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扶持、加大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培训教育和产业协同等措施,推动我国农机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