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国内实力型农机制造业应抓住国家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遇,积极引入3D打印技术,促进农机制造业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什么是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3D printing technology),也被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它通过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物体的方式来工作。这项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变革力量。
1、3D打印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创建或获取3D模型。首先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创建或获取3D模型。这个模型是由连续的数据点或网格构成的,描述了所需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切片。将3D模型分解为一系列的横截面,形成多个薄片状的层级结构。这个过程是为了指导打印机如何逐层堆积材料。
3)打印准备。根据切片数据生成一系列的指令,这些指令将由3D打印机执行。这些指令包括控制打印机的运动,调整喷头或喷嘴温度等参数。
4)打印过程。根据指令,3D打印机逐层地将材料(如塑料、金属、陶瓷等)加热或喷出,以精确的方式堆叠或喷涂在底座上,创建物体的形状。
5)精细化处理。在打印完成后,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如修整表面、去除支撑结构或进行其他的加工工作。
2、3D打印技术优势
1)自由度高。3D打印可以制造复杂形状和结构的物体,无需传统制造方法中需要的切削、成型等复杂工艺。
2)客制化生产。通过3D打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定制物品,满足不同的需求。
3)原型制作。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制作出产品的原型和样品,便于进行设计验证和市场测试。
4)减少浪费和节约成本。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和节约生产成本。
5)制造复杂结构。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物体,如蜂窝状结构、空隙和内嵌通道等。
3、3D打印与传统打印技术的区别
1)维度。传统打印是一种二维的打印技术,通过喷墨或激光打印机将图像或文档打印在纸张上。而3D打印则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创建具有三维形状和结构的实体物体。
2)材料和工艺。传统打印使用墨水或颜料在纸张或其他平面材料上进行印刷。而3D打印使用各种材料,如塑料、金属、陶瓷等,通过逐层堆叠或喷涂的方式制造物体。
3)制作方式。传统打印只需要将设计好的图像或文档放入打印机,然后进行打印操作即可。而3D打印需要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创建或获取一个三维模型,然后将其转化为适合3D打印机的格式,并进行切片等预处理步骤。
4)自定义与灵活性。传统打印主要用于打印纸张上的图像、文档或照片等,具有较为固定的输出格式和尺寸。而3D打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设计,制造出具有定制化的、具有复杂形状的物体。其灵活性和自定义性更高。
5)应用领域。传统打印主要应用于文档、书籍、海报、名片等印刷品的制作。而3D打印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制造技术,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制造方式,还在多个领域带来了创新和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3D打印将继续拓展其应用范围并深化其在各行业中的影响。
二、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
1、设计与制造复杂农机零部件
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一个显著应用,是复杂农机零部件的3D打印工艺设计与制造。这包括传统方法难以制造的精密播种机配件和复杂喷头。在拖拉机制造中涉及结构复杂的部件,如发动机机体、缸盖、曲轴,传动部件如变速箱体、前桥等,用传统的铸、锻方式,后续加工工艺复杂,耗费巨大,用时漫长,且成品率极低。而改用3D打印技术,完全克服了铸、锻缺陷,成品率成倍提高,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
2、 快速原型制作
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制作设计模型,使得农业机械的设计方案可以直观地进行结构方案比较,并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技术分析。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效率。
3、现场维修与修复
3D打印技术还适用于农机的现场维修与修复。通过3D打印修复技术,可以修复农机的缺陷零部件,减少机具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此外,3D打印修复材料性能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旨在找到最适合修复应用的材料。
4、定制化与模块化生产
3D打印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细分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它可以帮助农业机械制造者根据具体需求,制造模块化的农业机械零件,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农产品生产者根据消费者需求,在产品外形、包装等方面,打造有品牌特点的农产品。
5、教育与培训
3D打印技术还被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教育和培训中。通过建立3D打印创新教育实验室和体验中心,可以进行3D打印技术的相关教育课程和培训,激发学生的内在个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广泛且深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流程和制作工序,还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未来,3D打印技术有望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典例
1、提升农机研发能力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技术在农机研发中的应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项技术可以将三维造型按照设计的层高进行切片,然后通过激光束对截面轮廓进行激光扫描,使粉末颗粒产生热效应而粘结,从而完成一层层的激光烧结,最终形成铸件模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农机研发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1)SLS技术在农机研发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势:
快速原型制作。SLS技术可以快速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体模型,帮助研发团队在早期阶段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功能性。
设计迭代。通过快速制作和测试不同的设计方案,研发团队可以迅速优化设计,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复杂结构制造。SLS技术能够制造具有复杂内部结构和精细细节的农机部件,这些部件在传统制造方法下可能难以实现或成本高昂。
轻量化设计。通过拓扑优化等设计手段,SLS技术可以制造出重量轻但强度高的农机部件,有助于提高农机的燃油效率和操作性能。
小批量灵活生产。SLS技术适合小批量定制化生产,能够满足农机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减少库存压力。
成本效益。对于小批量生产而言,SLS技术减少了模具和工具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2)实际应用
拖拉机零部件制造。通过SLS技术制造散热器支架,不仅减轻了重量,还提高了散热效果,延长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采用SLS技术制造的发动机盖,具备良好的耐高温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减少了装配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SLS技术制造的切割刀具,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收割效率。SLS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复杂齿形的传动齿轮,提高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耐用性。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应用于农机研发中,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推动了农机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SLS技术将在农机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助力农机行业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
2、促进农机产品多元化发展
光固化(SLA) 成型技术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3D打印技术。它使用的材料是液态光敏树脂,通过激光扫描使树脂表面产生光聚合反应而固化形成薄层。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结构复杂、尺寸精细的零件,适用于农业机械的核心部件制造。
1)光固化成型技术的详细介绍
光固化成型技术使用液态光敏树脂作为材料,通过激光扫描使树脂表面产生光聚合反应而固化形成薄层。这一过程逐层进行,最终形成完整的三维零件。
光固化成型技术可以生产出结构复杂、尺寸精细的零件,因此在以下几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复杂零件生产。通过快速熔模铸造、快速翻砂铸造等辅助技术进行特殊复杂零件(如涡轮、叶片、叶轮等)的单件、小批量生产,并进行发动机等部件的试制和试验。
在汽车制造方面,产品多型号、短周期。为了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需要不断地改型。光固化成型技术可以制作零件原型,以验证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并利用零件原型做功能性和装配性检验。
发动机试验研究。可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进排气管等的研究。车身设计和零件制作。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用于汽车车身设计、前后保险杠总成试制、内饰门板等功能样件试制、赛车零件制作等。
在电子产品上,用于概念设计的交流、单件小批量精密铸造、产品模型、快速工模具及直接面向产品的模具等。
2)光固化(SLA) 成型技术优缺点
优点方面,成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光固化成型技术具有成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制作原型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等特点。适合复杂结构。能够实现比较精细的尺寸成型,适用于结构外形复杂或使用传统手段难于成型的原型和模具。
缺点方面,SLA系统造价高昂,使用和维护成本过高。工作环境要求高。SLA系统是要对液体进行操作的精密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苛刻。成型件性能有限,成型件多为树脂类,强度、刚度、耐热性有限,不利于长时间保存。软件操作复杂。预处理软件与驱动软件运算量大,与加工效果关联性太高;软件系统操作复杂,入门困难。
光固化成型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发展,特别是在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领域等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光固化成型技术将在更多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3、提升农业机械维修效率
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 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农业机械的零部件。对于那些因腐蚀或磨损而无法使用的贵重零部件,可以使用这种技术进行修复,从而避免更换整套零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4、改变农业机械研发传统流程
3D打印技术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机械研发流程。在样机设计阶段,设计师不再需要过多考虑生产工艺问题,因为3D打印技术可以无需模具就能短时间内制造出复杂件。
5、解决农业机械技术与成本难题
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农业机械研发中遇到的技术和成本难题。例如,它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打印形状复杂的零件,这对于有复杂结构的农业机械来说是一个重大优势。
6、液压件制造领域的创新
意大利的aidrohydraulics公司就是一个推动3D打印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应用的例子。该公司推出的金属3D打印液压阀体产品,其内部通道的圆形弯曲形状与传统歧管中的尖锐弯角相比,能够减少湍流,提高液压产品的性能。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涵盖了从提升研发能力、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提高维修效率到改变传统研发流程和解决技术成本难题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其在农机制造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四、农机制造业3D打印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尽管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业中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
虽然中国在增材制造原料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关键原材料的批次稳定性差,依赖进口,且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供应链和批次稳定性问题,中国在增材制造原材料领域的进口还受到了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国政府曾将增减材混合增材制造技术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这对中国的增材制造产业构成了挑战。因此,中国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减少对外国技术和原材料的依赖,以降低国际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
尽管中国在增材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关键原材料方面仍面临依赖进口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的问题。为了保障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原材料的自给率,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样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系统性应用研究不足
国内在增材制造的应用研究方面较为滞后,尤其是在大型零件制造、成形工艺、应用成本等方面存在限制。尽管国内在增材制造的应用研究方面存在一些滞后,但近年来,我国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的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形成了以材料、设备、技术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体系。此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增材制造技术设备生产大国,占据了全球增材制造设备市场份额的15%,并且在增材制造材料领域,主要包括塑料、金属粉末、陶瓷、高分子材料等也有显著的发展。
3、应用领域的扩展问题
增材制造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它可以制造出更加复杂、轻量化的零部件,替代传统制造工艺,提升飞机性能。在医疗领域,增材制造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定制化的医疗植入物,如修复体制作、诊疗辅助器具制作、个性化矫正器具等。在汽车领域,增材制造被用于概念车开发、零部件创新、生产线上的工装夹具、内饰创新、研发试制等方面。
尽管增材制造技术带来了许多优势,但在大型零件制造、成形工艺以及应用成本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限制。大型零件的制造一直是增材制造技术的挑战之一,尤其是在确保精度和结构强度方面。成形工艺的优化也是影响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此外,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增材制造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但仍高于传统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时。
4、设备和技术落后
国内自主研发的粉末制备设备技术落后,价格高昂,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对于激光增材制造成形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研究不足,影响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评估和使用。
中国增材制造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高端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份额争夺中面临压力。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要充分发挥其潜力,还需解决原材料依赖进口、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这些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五、加速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应用的若干建议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制造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农机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设计创新、生产效率提升以及成本降低等一系列好处。为了进一步加速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设计创新与流程优化
3D打印技术能够突破传统制造能力的限制,开辟巨大的设计研发空间。因此,建议农机制造企业鼓励设计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激发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产品设计的创新。
2、优化研发流程
3D打印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机械研发流程,如直接打印设计模型进行结构方案比较、样机设计时不必考虑生产工艺问题等。建议企业采用3D打印技术优化研发流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3、提高生产效率
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研究阶段效率、缩短样机试制周期、快速改进和制造故障零件。建议企业在农机制造中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建议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机3D打印的研发项目和企业转型。对于采用3D打印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初期投入的风险。推动建立农机3D打印行业的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规范。这有助于提升国内农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控制成本
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尤其是在研发阶段需要生产大量一次性样品的情况下。建议企业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5、技术培训与知识普及
为了更好地发挥3D打印技术的优势,建议企业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3D打印技术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3D打印技术相关的课程,培养专业的农机设计与制造人才。同时,开展在职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
通过建立3D打印体验馆、举办技术比赛等形式,加强对社会各界的3D打印技术知识的普及,提高整个社会对3D打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通过鼓励设计创新、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知识普及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加速3D打印技术在农机制造中的应用。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企业领导层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3D打印技术将在农机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