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联系的首批30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广西"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程机械集群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按照柳工做大做强机械品牌的战略,2016年高调切入农业机械领域,为农机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受到业内外关注。
一、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辉煌史
柳工创建于1958年,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3年改制上市,是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柳工先后荣获中国500强企业、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排名第18位)、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示范旗帜"、国家第二批创新试点企业、2008获中国企业经营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奖,2009年列为全国十家国有典型企业之一,荣获"CCTV60年60品牌"大奖,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示范旗帜"。
柳工集团总部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现有员工1.6万人,总资产230亿元,净资产98.6亿元。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亿元,各类工程机械、建筑机械整机销量超58000多台,销售收入、盈利能力、劳动效率、装载机、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旋挖钻机、液压连续墙抓斗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于行业前列。
柳工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有全球领先的产品系列和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核心业务为轮式装载机、全液压履带式挖掘机、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叉车、起重机、推土机、混凝土机械、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桩工机械(旋挖钻机、液压连续墙抓斗)等十四大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相应的配件销售和服务支持。其中柳工牌装载机是中国第一品牌、中国名牌产品,装载机产品销售收入多年持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及旋挖钻机、液压连续墙抓斗等产品连续多年居于行业前列。另一核心业务挖掘机发展相当迅速,短短几年进入国内民族挖掘机品牌前列。此外,集团各子公司还经营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房地产、物流、进出口业务等。
近几年柳工实施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柳工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超过了15%,目前柳工在海外80个国家的代理商超过100家,全球建设8个零件配件中心,在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印度等地区分别成立了面向国际区域的营销公司,2008年在印度开始建设柳工第一个海外制造工厂。
柳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能力卓越、具有独特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先进制造企业",以"制造引领,服务推动,德广行远,顺势超越"的核心发展思路为动力,发展工程机械、混凝土机械、建筑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整机产品业务板块,统一思想,开拓创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团",向"成为装备制造业世界级企业集团"的目标全速行进。
2016年,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切入农业机械研发制造行业。公司坐落在广西柳州市百饭路46号;经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得知,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信用代码/税号为91450200MA5KB6BK4F,法人是黄祥全,注册资本为27775.196000万人民币。企业的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农业机械及农机配件、机械产品及配件、喷灌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安装及售后服务;农业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租赁;农业机械、机械产品的技术研发、咨询、转让、服务及试验;技术管理咨询;场地租赁;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气设备及动力工程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农作物种植与销售(种植限分支机构经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拖拉机驾驶培训(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五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柳工不断拼搏奋进,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先后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连续五届全国用户"三满意"企业,"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5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世界工程机械50强"、全国质量管理最高荣誉--"全国质量奖"、"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十大宣传典型"、"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最具社会影响力的60大品牌"等诸多荣誉,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中国装备工业示范旗帜"。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柳工视察指导工作,并对柳工寄予了殷切希望,一项项荣誉,印证柳工走过的每一个扎实脚步、成就今天柳工的精彩与辉煌。
二、柳工农机的产品家族
进入农机制造业8年来,先后生产供应了甘蔗收获机、农机具、拖拉机等三大类产品40多个品种;由柳工农机倡导开创的产业合作全新方式,依靠柳工农机全程机械化管理设备的强大优势,集合了甘蔗全产业链中的耕地、种植、管理、收获、运输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方案,在国内的多个甘蔗核心种植区建立柳工农机自有的种植区由柳工的甘蔗专业农艺师以及特聘的高级农艺专家技术指导,科学规范的实施农艺精准管理,并以高产收获的成功经验,为现代甘蔗生产和管理树立起符合国内特征的示范性模式。开展了机械化服务、种植业服务、青储饲料服务等农事机械化服务活动,探索相关领域农事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公司从糖料蔗生产的育、耕、种、管、收、运、榨全程机械化出发,以机具作业无障碍、作业效率及质量优先的生产规划和农艺标准评价技术原则,采取宽行宽幅播种技术、杂草综合防治技术、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宿根蔗稳产技术为“四个重点”的机械化农艺模式,各示范种植基地均已突破传统的“宽行减产”的技术瓶颈,产量、收益均高于当地和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为糖料蔗全套种植技术及管理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助力糖料蔗生产实现科学的系统管理。
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产业机械化需求研发供应产品,为提高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做出了卓著贡献。目前向市场供应9款甘蔗收获机;农机具包括耕整机具(3款)、种植机械(3款)、田间管理类机械(4款)、运输类机械(4款)。80—240HP轮式拖拉机(6款)。
以S935T甘蔗收获机为例,配套350HP动力,切梢器高度调节范围大,适应各种高度甘蔗;切割盘直径大,适应各种宽幅甘蔗。异形螺旋分禾器,分离效果更出色,适应各种倒伏甘蔗;切段角度精准,蔗段抛出均匀,利于除杂。刀盘直径大、转速恒定及18°黄金切割角度,宿根损伤低。
其旗下MH2404拖拉机,储备功率系数大,进口博世控制系统,动力强劲。同步器斜齿磨齿传动、传动负荷高且噪音低。加强型双强压油缸,缸径加大,提升力大。发动机电控智能检测预警,远程故障诊断、可实现远程监控。
对可靠品质的不懈追求,是柳工的立信之本,也是柳工的发展壮大之钥。如今,柳工在全球拥有20个制造基地,10000多名员工,5个研发基地以及17个区域配件中心,处在技术、生产和供应物流的前沿。
想要赢得客户的满意,值得信赖的服务与优秀的产品一样不可或缺。作为行业内具备最完整全球经销网络的企业之一,柳工拥有遍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经销商,随时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支持。
未来,柳工会一如既往地倾力打造与客户的长期伙伴关系。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面对何种难题,我们卓越的工程机械产品与服务,都将助您轻松化解难题,创造非凡价值!
三、柳工农机快速成长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1、两条腿走路,在国际视野下求发展
AGRITECHNICA ASIA汉诺威农机展亚洲版于2022年5月25—27日在泰国曼谷举办,该展会被称为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专业化农业机械展,由德国农业协会(DLG)和泰国农业与合作部(MOAC)共同主办;本次展会共计迎来全球26个国家近300家展商,和近80个国家的专业观众,新颖的农机产品琳琅满目,买家团及观众络绎不绝,专业会议与论坛活动精彩纷呈。
泰国,是世界主要产糖国和第二大出口国,蔗糖业是其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除了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外,作为一种主要农业出口产品,蔗糖业每年为泰国带来不菲的外汇收入。
2018年以来泰国放宽管制,取消了甘蔗保护性收购价格,这些变化为甘蔗机械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商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可以和国际市场上的糖价竞争,而这都需要通过机械化来实现。
根据2020年对249名蔗农的调研,在泰国的制糖业中所使用的联合收割机约有三分之二是进口的。所以,兼具智能、高效等性能的甘蔗收获机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公司,柳工农机带着多台自主研发的甘蔗收获机亮相泰国曼谷,参加AGRITECHNICA ASIA 2022,通过展示中国甘蔗收获机的创新成果,助推泰国及东南亚甘蔗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柳工农机主要从事农业机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及农机设备租赁;农作物种植与销售。依托柳工集团强大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体系,与国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制糖企业等建立了长效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产品核心技术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精准农业、“双高”基地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柳工农机是“广西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2019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1年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在糖料蔗机械行业拥有最全的产品线,产品覆盖甘蔗生产耕、种、管、收、运五大环节;
在全球同行中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产品及甘蔗收获机种类最丰富;2020年推出拖拉机产品,目前已推出覆盖80hp至240hp的中大型拖拉机。
去年,柳工农机实现了技术研发新突破,新推出了S713无人驾驶甘蔗收获机,它拥有自卸式甘蔗收集斗,个头小巧轻盈,专门为小地块设计的,更适合广西丘陵地块的一款产品。
柳工S935T甘蔗收获机,是国内同类产品中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甘蔗收获机,单台产品能替代近500名人工作业。目前,柳工的甘蔗收获机广泛应用于中国、东南亚、西亚、中美洲等区域。柳工S918T履带式甘蔗收获机,配备康明斯180马力发动机,工作效率可达20吨/小时以上,杂质含量和甘蔗损耗量低,具备智能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2、柳工农机助力春耕生产
近日,在广西柳江一片农田里,柳工拖拉机驰骋田间,助力农户为种植甘蔗耙地松土。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各地农民群众开始抢抓农时,忙农事。
柳工农机公司服务团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极力配合农户的春耕计划,保障各区域春耕生产进度。
今年开春,大马力拖拉机的咨询量和购买力有所上升,尤其是东北地区,预计需求量较将有所提高。
为抢占市场,柳工农机公司早已提前进入备战阶段,在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的情况下,一方面加强拖拉机整机驾驶培训,抓好春耕生产安全,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安全技术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另一方面为迎合旺季,农机公司根据市场购机需求增加了配件储备,充分保障全系列拖拉机存量供应。
柳工甘蔗收获机表现同样亮眼,今年榨季期间,柳工甘蔗收获机市场保有率依然全国领先。销量领先,技术升级也紧跟脚步。
去年,农机公司实现了技术研发新突破,新推出了S713无人驾驶甘蔗收获机,拥有自卸式甘蔗收集斗,个头小巧轻盈,该设备是专为小地块作业设计,是更适合广西丘陵地块的一款产品。目前,该款产品已成功发到各地客户手中。
未来,柳工农机公司将持续加大新产品技术的研发,用农机“智”造,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我国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柳工机械的“四步好棋”
A自主创新,移技术壁垒之山。
柳工创业初期,别说创新,就是拿一个现成的机器测绘再仿造,都需要技术人员花费大力气。抄都抄不好,学也学不全,可以形容柳工起步时的尴尬。
“当时我们处在西方严密技术封锁中,难题如巨石压顶。很多零部件都要请人家做,油封、高压管、液压泵等都没见过,技术人员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研发。”88岁高龄的柳工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沛说。
技术突破那么难,能不能直接买过来?
1986年,在原机械工业部牵头下,包括柳工在内的十几家企业,联合引进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技术。
“技术引进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柳工集团原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总监谢萍坦言,因为原材料问题,零部件受压膨胀后间隙大小不一,影响设备使用。
过往的经历,不断敲打着柳工人的自尊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讨是讨不来的,一定要靠自己研发,一定要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如今的柳工,核心零部件体系已在全价值链过程中成型,并实现了独立自主可控,其核心传动零部件也在柳州完成研发和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掌控。
B坚守制造,解多元战略之惑
10多年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经历巨变,包括卡特、小松等外资品牌在内,几乎所有工程机械企业都面临市场急剧下滑考验。柳工也不例外。
2014年,因为经营困难,成立5年多的柳工全资子公司天津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宣告注销。2015年,因为产业配套等原因,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工厂被迫关闭,公司主营业务转移至山东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至暗时刻,需要的不仅仅是战略定力,还需要坚定的决策力。
柳工及时调整止损,通过迁移、整合、关闭等手段,对此前的“摊大饼式”的布局进行收缩和优化,为下一步发展积蓄新动能。
柳工在产业优化升级中,也积极布局细分领域,拥抱多元化。
“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这句话在柳州市工业口很流行。柳工的注意力对准了“生产需要的机械”——甘蔗收获机。
广西是我国的产糖大省区。2008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长期维持在1300万亩以上。不过,甜蜜事业背后,是较低的生产效率:人工一天只能收一亩甘蔗。
柳工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特殊市场需求,也看到了自身多元化的另一个机遇。
柳工农机总经理唐永治介绍说:“我们的甘蔗收获机,一天收获量相当于500个人的工作量,机收价格约120元/吨,比人工砍收节约70元/吨。”
柳工凭借着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多年技术优势,凭借着深植于柳州工业基础的产业链优势,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
发扬务实作风是柳州工业不断突破自我、与时俱进的有力保障。柳州将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C布局海外,破行业周期之困
20年前,当柳工做出国际化决定时,并不知道路在哪,从无到有的困难并不亚于建厂初期的风餐露宿、披荆斩棘。
“早期做国际业务时,我们‘三不知’——不知道客户在哪,产品卖给谁,客户满意与否。而且,基本上国内卖什么海外就卖什么,出过不少笑话。例如,我们拿到热带国家卖的一些产品就因为散热达不到要求‘趴了窝’。”作为首批外派人员的柳工股份有限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李东春回忆说。
那时,柳工很多高管从未出过国门,拿着世界地图找市场,成了柳工早期国际化的写照。
2003年春,一群柳工人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地处北非西北部的摩洛哥。几番周折,一行人找到了一家合作数年但从未谋面的企业——Mecomar公司。公司创始人把他们引到一个建筑工地上。
在现场,一家知名企业的设备停在一旁维修,而柳工的装载机却在轰鸣声中干活。这一幕令身处异乡的柳工人产生了别样的感受:我们的设备并不比别人差。这不正是出海的好机会吗?
北非探路,坚定了柳工国际化信心。以北非为第一站,柳工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化征程。“经过20年海外布局,柳工相继完成国际营销、国际制造和国际并购三级跳,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标杆企业之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吴培国说。
目前,柳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近30%。但对比日本小松80%以上、美国卡特彼勒60%以上的海外业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柳工已具备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化运营能力,推进全价值链全球化运营,瞄准高端市场,对接“一带一路”,加快海外本地化发展,柳工国际化还将翻开新篇章。
D混改突围,除体制束缚之障
如果说体制机制束缚是阻碍柳工跨越前行的“山”,那么移“山”的首先是一群领头人。
2020年12月,跟随柳工混改步伐,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和另外4人一起辞去柳工集团高管职务,也辞去了相应的行政职级。这4人中,年纪最大的58岁,完全可以等着退休,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但为了混改,为了企业长青,他们豁出去了。
从2014年到2020年,柳工用6年长跑,完成了资产整合、清产核资、审计评估、投资者招募和谈判、员工持股计划、集团高管市场化、集团新管理架构设计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等一系列前期工作。混改引资也形成了柳工有限公司新的股权结构,实现了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
我们有理由相信,柳工机械的坚守,不但是其健康成长的动力,而且会使农机行业“吹皱一池春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