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除杂草为什么要“治早、治小”
杂草是水稻的劲敌。在生长时期如稻田内混生杂草,夺去水稻的养分和阳光,对水稻的生育有很大的妨碍;在收获时,如混有大量杂草种子,特别是稗子,则大大减低了稻谷的品质;同时田间杂草常是病虫害的寄主。所以防除田间杂草,是水稻田间管理重要措施。
关于水稻杂草防控,在学术界与产业界,都提出“治早、治小”的基本原则!例如,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5年粮食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明确提出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杂草防控的关键阶段。,要“治早、治小”!
为什么水稻除草需要“治早、治小”?这主要是由水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水田杂草具有顽强的营养器官和复杂的生活方式。水稻杂草一旦长成、长大,危害很大!
例如,芦苇、两栖蓼等,庞大的根系入土深度可达一米以上,吸肥力远远大于水稻。某些杂草如雨久花、鬼针草等,茎部接触到水面就能长出水生根。浮萍一类的草,只有水生根,就能吸收溶解于水中的养料,夺取稻田的肥分,使水稻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很多种杂草具有密集的枝叶,能严密遮盖水面,使水稻处在阳光不足、水温降低的条件下,在寒冷地区易致生长不良,延迟成熟。
杂草还具有出苗早、生长快、枯死晚、开花成熟不整齐的特点。杂草一旦长大,更加无法防除!
土温在摄氏五度到八度时很多种杂草都能发芽,多年生和越年生的杂草发芽更早,而水稻种子发芽则要求十度以上的温度。由于杂草发芽早,生长快,水稻播种以前就可能有很多杂草丛生在地面,消耗了土壤中的养分。在水稻分蘖期中,各种杂草就陆续开花,一直到秋末,种子先后成熟。当水稻收获时,杂草种子早已成熟,井散落田间,这就给防除杂草带来很大困难。
杂草具有耐严寒和耐干旱的特性,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随时间推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杂草仍野蛮生长!象水芹、槭叶毛茛等杂草的幼苗,即在零下十五度的低温下,也不致冻死。所以寒冷地区杂草仍能生长很好。稻田里的泽泻、水葱等沼泽性植物,能在相当干旱条件下继续生长,井顺利地开花结实。还有些喜湿性的杂草如水苏、风花菜等耐寒能力也很顽强,一些蓼科杂草旣可生于水中,又喜湿润,也能适应干旱而贫瘠的砂丘地。
一般杂草具有多实性,如一株稗草结籽达数千粒,井且种子大多数都有休眠期,不能在当年全部发芽。这种特性使杂草种子能够保存到第二年,使经常进行的冬前浅耕灭草措施不能收到彻底灭草的效果。
杂草种子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被埋藏在深层土壤中的种子能保持多年仍不丧失发芽力。家畜吞食没有磨碎和没有煮熟的稗草种子,由粪便中排出后仍能发芽生长。还有许多杂草种子如稗草、鬼针草等,没有成熟被割下来,还可在植株上通过后熟作用而具有发芽能力。再生力也是许多杂草所具有的特性,多年生杂草多半具有完备的无性繁殖器官,如果破坏了这些杂草的某一部分,它们仍能借助于残体继续成活。
参考文献: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1961年版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