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春耕夏耘,还是秋收冬藏,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颜值”高、功能全的农机具活跃在田间地头,或上演“铁牛”欢腾闹春耕,或描绘三夏繁忙好风景,或谱写悦耳秋收大乐章……
近年来,四子王旗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政策惠农,农机装备再提升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是一项加快老旧农业机械更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的惠民政策。
连日来,四子王旗农牧和科技局农牧业机械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办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的农户详细讲解政策内容、办理流程,及时办理相关业务。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太好了,又是一件办到农民心坎儿上的大实事!”四子王旗吉生太镇中号村农民付和平高兴地说,“我今天来办理了玉米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补贴业务,能领取2万元。”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部环节,要想让农机利器发挥更大作用,就需要在设备更新上下功夫。
2024年,四子王旗共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集中宣传150次,业务培训500余人(次),开展检查核验工作240次;共实施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89万元,补贴农机具927台,受益农户907户。同时,还完成农机新机具推广36台(套),新增入户登记各类农机283台,农机驾驶员考试237人,审验换证120人,检修农机5100台,农机检验率达85%,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农机护航,粮食安全更稳固
粮食安全,装备先行。农机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截至2024年底,四子王旗各类农业机械达60815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5.4万千瓦。
农机一响,种地不慌。5月13日,在位于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大设进村的马铃薯种植区,机声隆隆,农机手驾驶着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播种,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大片田地很快就播种过半。
“农业机械化实在是太方便太高效了,过去一个‘熟手’一天最多播种10亩地,而现在一台机器一个小时就能播种10亩地。”大设进村村民张万仓介绍,使用播种机,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家每年种植马铃薯2000余亩,从翻地、耕地、播种、管护、收割全程都实现机械化。
“我家共种植60多亩玉米、50多亩马铃薯,新型农机安装了北斗终端机,就像长了‘眼睛’,有异常情况会停下。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农机就能按设定的路线匀速作业。”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大黑河村村民赵德龙说。
耕地机犁地、播种机播种、无人机除虫、收割机收获……如今,从耕到种、从管到收,越来越多的现代农机设备在四子王旗的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据悉,2024年全旗总播面积达189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5.5%。
服务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力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
2024年,四子王旗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促进全旗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农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旗共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53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21个,2024年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0万亩。
“我们合作社每年种植马铃薯、玉米共1300多亩,购买的大型农机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种植需求,还可以为周边村民及其他旗县的种植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四子王旗福红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福俊介绍,“我们主要进行春耕、春播、中耕、打药、秋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共有员工40余人,平均每年服务面积达18万亩。”
近年来,四子王旗不断探索发展“大田托管”“一站式”“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多样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积极鼓励农机服务组织通过跨区域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并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等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如今的四子王旗,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现在的“金戈铁马”,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农业正在逐渐摆脱传统的人力密集型生产模式,向高效、精准的现代化农业模式转变,推动广袤乡村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