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点点数字屏“种”杨梅 瓯海丁岙梅抢鲜上市

分享至

5月7日,位于浙江温州瓯海区茶山街道新盘农场,一颗颗丁岙杨梅挂满枝头,鲜艳欲滴。农户们忙着采摘、分拣杨梅,装盒销售。与露天农场不一样,这里的杨梅生长在智能大棚,享受数字化“阳光雨露”,4月底已经上市,成为“浙江杨梅第一早”。

“我们点点数字屏就能调控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和水肥等,进行远程智能浇水、施肥,精心化管理杨梅长势。”新盘农场负责人林媚媚介绍,该农场10余亩数字大棚,主要种植丁岙梅,近年陆续投用智能补光、水肥一体化、自动开膜等智能管理系统,更精准调控杨梅成熟期,提升杨梅品质,病虫害显著减少,破解传统杨梅“采前落果”难题。

目前该数字大棚设施栽培丁岙杨梅品质鉴定结果显示,农药残留检测参数全部合格、安全可控。该大棚杨梅今年预计采摘量可达到8000至10000斤,现售价200元一斤,2斤装的果盒热销,果农们还忙着直播销售。

作为浙江省四大杨梅良种之一,丁岙梅原产地瓯海茶山,肉质柔软多汁、甜酸适口,享有“红盘绿蒂”之美誉,是温州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为了振兴杨梅产业,近年来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瓯海区联合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推进杨梅产业“五优工程”,即优化机制体制、品质提升、主体培育、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在茶山街道启动杨梅精品园建设,形成了杨梅智能精准补光技术、杨梅提质增效技术、杨梅大棚数字化栽培技术等研究成果。今年该区数字化大棚总面积增长至20亩左右。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郭秀珠介绍,通过数字化种植技术应用,今年数字大棚种植的杨梅,成熟期提早、品质更可控、收益有保障,配合杨梅矮化、绿色防控、增温保温等10多项技术,丁岙杨梅产值提升5倍以上。

科技赋能杨梅产业升级。眼下,瓯海区还在以“五优工程”为抓手,推广数字化大棚技术,预计今年数字大棚杨梅产量比去年提升20%,推动杨梅品质与农户经济效益双提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威海启动2025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惠农助农在路上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8789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