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普洱市:农事中心新上阵,注入粮食发展新动能

分享至

4月17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骂木村“智慧农业一体化平台农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骂木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聚润(普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通过创新“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整合农业资源、引入现代科技,为农户提供全方位农事服务,破解农业生产“资源散、劳力缺、技术断”三大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揭牌仪式上,农机专家讲了农机的惠民惠农政策和农机化社会化服务,还现场演示了无人机植保作业,让农户近距离感受“智慧农业”的高效与便捷。随着农事服务中心的正式运营,思茅区乡村振兴迈入“科技赋能、村企联动、农民共富”的新阶段。村企携手建平台,促进农业发展大迈步,新成立的农事服务中心聚焦农村资源整合与现代化服务升级,通过“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服务模式,致力于解决“劳力缺”——机械换人+技术上门,种地不再“靠人靠力”核心问题。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的农业生产困境,思茅区云仙乡骂木村农事服务中心创新组建了26人的专业劳务及机械服务队,配备包括大疆T系列植保无人机11台、久保田智能农机5台、常发拖拉机等在内的46台套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服务:一是劳务服务,涵盖耕田整地、备耕播种、除草施肥等全流程田间作业服务,二是机械租赁服务,农户可根据需求单独租赁农业无人机、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三是人机一体化服务,同时提供机械设备和技术操作人员。这些现代化农机设备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其中,无人机植保效率达到人工的40倍,单机单日最大作业面积可达1000亩;各类农机组合每天可完成耕地作业300-500亩,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以前种地全靠人力,现在用无人机打药、机器插秧,不仅省时省力,还节省了不少成本。”63岁的村民罗大婶高兴地说,"过去10天才能干完的农活,现在2天就能完成,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思茅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农业服务主体的培育工作,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对推进全区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发挥了关键作用。2025年,在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确保实现粮食稳产保供目标下。全区计划旱地优质稻种植面积15000亩,新品种玉米10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亩,需要引入这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经营组织,对集中连片的地块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收等托管服务;农事服务中心的创新模式既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又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思茅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泰安市岱岳区成功举办2025年度“三夏”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8667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