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佛瑞亚集团(FORVIA)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科技公司,正通过旗下佛吉亚绿动智行(氢能业务)与佛瑞亚海拉(能源管理业务)两大业务板块,在商用车新能源领域展开深度布局。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佛瑞亚集团高管团队接受了《商用汽车》杂志等行业媒体的采访,详细解读了其在电气化与氢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市场战略及协同创新路径。随着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在2024年突破15%这一关键节点,佛瑞亚海拉正加速布局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基于在乘用车高压电气系统领域近20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构建覆盖800V、400V、48V、12V的全电压谱系产品矩阵,为商用车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为深化本土化响应能力,佛瑞亚海拉于2024年1月正式成立“海拉(南京)电子有限公司”,从事商用车电气化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制造。该公司采用"乘用车技术平移+商用车场景适配"的双轮驱动战略,已开发出高压BMS、24V低压BMS和高精度电流传感器等核心产品,全面满足商用车市场“24V为主、多电压并存”的特殊需求。佛瑞亚海拉中国区电子事业部能源管理产品中心总监、海拉(南京)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冬梅博士表示:“过去2年,我们与国内头部商用车企在轻卡、重卡及工程机械等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在乘用车市场,我们和国际知名电池供应商一起合作开发的12V、48V电池包产品,相比传统铅酸电池寿命延长3倍,体积缩小50%,在性价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面对商用车电气化进程中的挑战,佛瑞亚海拉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针对锂电池技术路线的多样化,公司利用20多年的BMS技术积累,开发出具备高度兼容性的能源管理平台;为应对供应链本土化要求,公司加速推进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同时,随着800V高压架构的普及,佛瑞亚海拉率先推出支持多电压转换的集成化能源管理系统。“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迭代速度倒逼技术革新。”邓冬梅博士特别强调了公司在新技术储备方面的优势:"我们的能源管理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不仅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还预留了对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未来技术的兼容接口。"此外,佛瑞亚海拉正在南京研发中心加大投入,重点开发下一代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和电池管理系统,以应对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氢能领域,佛吉亚自2016年起持续加大投入,累计投资超过4亿欧元,重点突破储氢瓶及系统核心技术。目前,其氢能车辆全球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3 400万km,其中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更实现了100万km的零排放运营。2025上海车展上展示的Ⅳ型复合材料储氢瓶
2019年正式进入中国氢能市场后,佛吉亚通过2021年收购沈阳斯林达,获得国内首个Ⅳ型储氢瓶生产资质及型式认证。目前,其Ш型与Ⅳ型储氢瓶年产能合计已达23 000个,并在上海建成年产超1 000套储氢系统的组装车间。佛吉亚氢能中国区总经理潘锋指出:“我们正在开发400 L、70 MPa大容量Ⅳ型储氢瓶,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认证。从Ш型到Ⅳ型的升级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成本与能效的突破。”潘锋认为,在应用场景方面,氢能重卡在续航里程(700~800 km)和低温性能上显著优于纯电车型,特别适合长干线物流和冷链运输。政策支持也为氢能商用车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五省两市等多地的"氢能高速免费"政策,以及长江经济带"氢走廊"规划,正在加速氢能重卡的市场化进程。佛吉亚绿动智行事业部中国区总裁、佛吉亚氢能中国区董事长许鲁表示,当前佛吉亚采取双轨并进的战略布局:一方面深耕商用车领域,重点开发长途干线物流和冷链运输等基础性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拓展氢能的能源属性,通过集装箱式储氢单元解决方案等技术创新,着力突破氢能储存与运输环节的瓶颈,将业务从汽车行业延伸至更广泛的工业应用领域。许鲁强调,氢能不仅是车辆减排的重要手段,更是绿电体系的关键枢纽。基于此,佛吉亚正在构建“制-储-运-用”全链条,短期聚焦商用车和冷链等可商业化场景,中期发力氢气运输、工业储能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则将布局家庭能源等民用领域,通过将副产氢利用与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耦合,实现氢能在多领域的价值最大化 。而对于佛吉亚绿动智行事业部的传统排气业务,许鲁表示:“混动增程市场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我们的排气技术通过主动阀消音、余热回收等创新持续迭代。而氢能与电气化的协同,才是实现零碳交通的终极解决方案。”
从高度集成的能源管理平台到70 MPa储氢系统,佛瑞亚集团正凭借技术创新与本土化战略,积极推动商用车新能源转型。其双线布局不仅精准回应了当下市场需求,更通过氢电协同为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正如邓冬梅博士所言:“在中国市场,速度与深度缺一不可——我们既要跑得快,更要扎得深。”作者:王作函
一审:杜红武/二审:王作函/三审:于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商用汽车杂志——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