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北大荒集团江川农场有限公司水稻育秧基地,一架银色大疆无人机在翁鸣声中腾空而起。种植户王长春握着手中的遥控器,灵活地拨动操纵杆,无人机底部的机械臂缓缓张开,精准地勾起装满秧苗的特制网兜,朝着200米远的稻田疾驶而去。
“这玩意靠谱吗?秧苗会不会半路掉下来啊!”一旁,外地来场打工的挑苗老把式孙林辉皱着眉头,紧握着挑苗扁担不放心地问。
“孙大哥,你瞧这儿就知道了。”王长春见孙林辉满脸疑惑,忙将手中的遥控器伸到了他眼前。只见遥控器的屏幕上,无人机正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在插秧机上空稳稳悬停。站在插秧机上的工作人员迅速卸下秧苗摆放在操作台上。不到3分钟,无人机便如同归巢的鸟一样回来扔掉空网兜,勾起另外一个装好秧苗的网兜又向目的地飞去。
“好家伙,这也太快了!照这样,你这300亩地需要的秧苗,一个星期就能运完吧?”孙林辉惊叹道。
“用不了,我这架无人机每次能载15盘秧苗,200米的距离往返一次最多需要3分钟,一天8小时最少能运送秧苗2400盘,保守算4天就能搞定,效率是人工挑苗和小车推苗的4到5倍呢!”脸上洋溢着自信笑容的王长春,一边熟练地操纵着无人机一边回答孙林辉。
“以前听说过智能无人机,从来没看见过,今儿算是开眼了!”孙林辉感慨地说。
“叮铃铃……”王长春的手机响了:“长春,你家插秧啥时候结束?咱们联合‘空中快线’团队啥时候出发?”电话那头传来好友李俊良的声音。“10号早晨5点我们准时到位,这几天找咱们运秧苗的订单已经有5个了,我已经按照预约时间的先后排好了工期。”王长春回答道。
“什么,你们还有团队?”孙林辉好奇地问。
“是的,我们‘空中快线’团队共有4架无人机,每年到这个季节,忙完自家田里喷施插前封闭灭草剂、运送秧苗和插后喷施壮秧剂的活,就到附近农村帮农民们干,既满足了他们使用现代智能设备打优质粮的需求,咱自己也增加了收入。这一架无人机一小时能喷洒80到100亩地,效率是过去人工喷壶的20倍还多,而且它还能精准控制喷洒量,连边角旮旯都能照应到。”谈起液体喷施,王长春得意地说。
此时,空中嗡鸣声此起彼伏,又有几架无人机穿梭在田野间,一幅多打粮、提单产的现代化大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