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钟祥田保姆“耕”新记

分享至

在湖北农业大市钟祥市,随着农民生产需求的变化,“田保姆”的服务清单不断拉长、焕新:从1.0版的代耕代种,到2.0版的全产业链服务,到3.0版的智慧平台“一屏调度”,再到4.0版的科创引领、“一专多能”综合农业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分工越来越细,田野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耕”新。春耕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钟祥四家合作社,从他们各自细分的服务升级中感受农业变迁的田野脉动。

“耕”新1.0版

春源合作社

订单育秧解农忧

4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钟祥市长滩镇先锋村,70余座育秧大棚整齐分布。大棚里,嫩绿的秧苗舒展身姿,叶片上挂着小水珠,闪烁生命的光泽。

这是钟祥第一代“明星社”春源合作社的大棚,也是当地最大的育秧合作社。这家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原本是想逃离赊销的怪圈。

“我和朱小林以前合伙做农资批发,一直是赊销。”春源合作社副理事长赵旭光解释,所谓赊销,就是自掏腰包购买农资,农民凭脸熟的“信用”赊回去种田,等庄稼收获、农产品变现后再支付农资款。这个过程需要13个月,若风调雨顺,钱能完全收回来;若年景不好,就得和农民一起承担风险。赵旭光记得,有一年铺货七八万元,全部打了水漂。

赊与不赊,成了摆在朱小林、赵旭光面前的一道难题。赊,风险太大;不赊,农民不答应。

当时,育秧工厂刚兴起。不少农民发现,三分田的秧苗,传统撒种育秧,移栽时一家老小全上阵,好几天才能完成拔苗、搬运、装车、移栽。集中育秧,同样三分田的秧苗,两三个小时就完工。而且秧盘里育出来的秧苗,长势更好、返青更快。

朱小林和赵旭光很快嗅到田间的“新苗头”:“何不把农资销售的链条向后延伸,不卖种子卖秧苗?”

2014年春源合作社成立,建设育秧工厂,开展集中育秧。作为当地首个“吃螃蟹者”,春源合作社连续3年享受17万元的政策补助。第一年育秧3万盘,第二年猛增至8万盘,第三年育秧14万盘,合作社站稳脚跟。

育好的秧苗谁来插?春源合作社趁热打铁,添置3台高速插秧机。每年秋收后,合作社便到各乡镇开现场推介会,推广机插秧。推介会成了“订货会”,全款订秧“买10赠1”,去年一共收取订金70万元。

通过订单育秧,每年九十月下订单,次年四五月供秧苗,先交钱后交货,赊销局面彻底扭转。“这一步棋走对了!”赵旭光介绍,目前合作社在长滩镇、长寿镇建成3个育秧工厂,每年育秧量稳定在50万盘,服务面积2.5万亩。

社员被吸引过来,纷纷“携机入社”,机插秧队伍不断壮大。今年春耕,全社50多台高速插秧机纵横田野,为大地披上绿毯。

“耕”新2.0版

天和合作社

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期,钟祥市天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飞防队倾巢出动。“10年来,从最初的6台无人机,到如今的124台,我们组建了一支强劲的空中植保队。”合作社理事长余小林感慨。

2012年天和合作社注册成立,以农机销售为主,未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社会化服务。2015年,农业部部署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一时间,田间变了风向。一个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片建起,一架架无人机横空作业,种田大户跃跃欲试。

余小林决定,抓住风口,起飞一把。

“当时,无人机还挺贵,我进了6台,花了30万元。”余小林称,为了让农民接受天上飞的新农具,他从农机售后团队抽调4名骨干,培训成机手。学成归来后,天和合作社组建了一支飞防队。

当年3月,余小林率领飞防队,前往洪湖开展油菜“一喷四促”。“在田里晒了3天,身上脱了一层皮。”余小林记忆犹新。3天时间,机手们喷防2000多亩田,农民热情高涨。

渐渐地,飞防队到新疆喷洒棉花脱叶剂,到河南、安徽防治小麦赤霉病,服务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

2019年,天和合作社已拥有百架无人机,以及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各类农机具,服务内容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产前,开展农资配送、集中育秧。产中,联合种植大户,组建6支飞防队,整村推进、统防统治,年飞防服务面积近80万亩。产后,建有现代化粮食收储及烘干中心,2000吨标准粮仓、6台30吨循环式烘干机,实现烘干粮食不落地。

2023年夏收,河南阴雨连绵,紧急调来1000吨小麦,天和合作社烘了3天3夜,一解燃眉之急。同年秋收,我省遭遇“华西秋雨”,老百姓抢收抢卖,天和合作社来者不拒,收了五六千吨稻谷。“既然咱们建了合作社,就得让粮食安家,让农民安心。”余小林说。

天和合作社还新建了菜籽油精深加工生产线,年产菜籽油3000多吨。合作社采取定向品种、定向种植、定向管理、定向收购、定向加工“一条龙”服务,对农民种植的油菜籽,按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种植优质油菜1.5万余亩。

“耕”新3.0版

云博合作社

面朝屏幕种好田

春耕农忙,钟祥市平安农机服务合作社机手汪攀辗转舒台、熊桥等乡村,旋耕田地。每到一处,他的作业轨迹、实时画面以及作业宽幅、深度等参数,通过旋耕机上的北斗装置,传至“云端”。

“平台相当于全市3000多台北斗农机的智慧大脑,每一台农机的社会化服务作业,一屏管理。”4月20日,在钟祥市云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云面朝大屏,轻点鼠标,查看并调度农机作业。

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李云笃定,“智”在必得。

云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李云拿到北斗农机智能监测终端的代理。“以前农机作业全凭肉眼看、尺子测,误差很大。为了一个数据,农民、机手常常争执不休,主管部门也很难监管。”李云称,加装北斗终端,让农机拥有“千里眼”,不但精准监测农机作业量,而且大大提升作业质效。

为了推广北斗终端,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秀出北斗农机的“硬核”实力。田间地头,一台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再灵活配备旋耕、播种、施肥等各种农具,可满足不同的农事需求。“机械播种的油菜种子又快又匀!”“自动驾驶深松整地,不费吹灰之力。”啧啧赞叹声不绝于耳。

当年,云博合作社一口气安装了200多台北斗终端。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变成1800多台。更让李云欣慰的是,如今农民都欣然接受北斗导航,机手下田时,农民都会主动询问“是不是无人驾驶”“有没有北斗导航”,得到肯定答复后再开展作业。

随着北斗农机的增加,李云搭建了云智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更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和种田农户的供需进行对接,满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如今,云智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升级为钟祥市农机合作平台,182家合作社、3000多台北斗农机,实现作业一网调度、监测、统计,精准又高效。同时,平台还录入加油站、农机维修点等信息,为农机手提供多元化服务。

“无人机群自动避障,昼夜穿梭农田,自动返航充电,是天空中的‘农田管家’。”李云相信,智慧农机是农业的未来,这些“铁牛”“铁鸟”势必帮助农民彻底解放双手,坐在家里把田种。

“耕”新4.0版

喜来丰农事服务中心

基质片掀起育秧革命

春耕时节,钟祥市喜来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繁忙有些与众不同。“参观者络绎不绝,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喜来丰负责人范志彪说,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都是奔着基质片育秧技术来的。

喜来丰2023年注册成立,2024年做基建,今年才投入运营。但喜来丰含着“金钥匙”出生,母公司为湖北沃凯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原创的基质片育秧技术在全国“独此一份”。

距离喜来丰十公里开外的沃凯克公司生产车间,一场变废为宝的生态“魔术”正在上演。

范志彪介绍,基质片育秧不取土,只取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这些令人头疼的农业废弃物,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经过生物发酵、调浆调酸、提取纤维、压膜成型、高温杀菌等工序后,转化为秧苗生长的营养“温床”。“我们一年生产930万片基质片,要消耗15万吨农业废弃物。生产工艺中,高温灭活了病原体、害虫卵和杂草种子,消除了床土育秧的潜在风险,为秧苗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培育环境。同时,基质片含有充足的养分,对植物根系‘靶向施肥’,育出来的秧苗快、齐、匀、壮,壮秧指数高,深受农民喜爱。”

“村民们再也不用满地挖土了!”肖山村村支书刘德青告诉记者,传统的育秧需制备床土,挖土、上冻、消毒、晾晒、粉碎、装盘等工序烦冗,前后要忙三四个月。还得准备铲车、搅拌机、粉碎机等设备,费时费力费钱。更关键的是,村民挖土,破坏耕地,不利于藏粮于地。

相比之下,基质片育秧不仅节土、节肥,而且每亩单产可提升6.5公斤。“咱们全村5000亩水田,与喜来丰订了10万片基质片,4月底就可以下田了。”刘德青说。

目前,喜来丰的基质片育秧技术已覆盖至全国19个省份、194家合作社,服务面积近40万亩,社会化服务可创收6000万元。“农业的竞争,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范志彪称,小小基质片有望掀起一场育秧革命,带动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记者手记

在“接地气”中完成自我进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核心是“服务”而非“管理”。既然是服务,就存在“顾客是上帝”的内在逻辑。

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而言,只有紧扣田间实际和农民需求,真正站在农民角度,解决他们的痛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小农户更关注“如何省工省钱”,农机租赁、代耕代种在田间兴起;随着农村人口的加快转移和不断老龄化,年轻一辈不会种田,那么覆盖从种到收的全产业链服务很好地解决了“谁来种田”的烦恼;新型经营主体更关注智慧农业,云端平台搭建、新质生产力供给等便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争夺的焦点。

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要“服水土”“接地气”,绝不能一套方案打天下,而应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让农民按需点单,把农民纳入到利益共同体中来,通过社会化服务让农民享受到社会进步发展的红利。在此基础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还要完成“自我进化”,加快迭代升级,既要拼设备也要拼技术,既要拼服务也要拼创新,既要拼实力也要拼态度,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能力,避免在快速扩张中陷入低效竞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智”惠春耕!霞浦这场活动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8536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