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选择
有的人或许拼尽全力地工作却只能实现一家人三餐的温饱,但是有的人却能把握机会,果断抉择,建立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宿迁沭阳的收割机用户张建波正是这样的人。
1997年前的张建波是一名农机修理工,农忙时他起早贪黑地修理机器,当时一天四五百块钱的收入让周围人很羡慕。但是他自己却不这样想,因为到他那修理收割机的用户干一天的收入是2000-3000元。面对这样大的收入差距,张建波很“眼红”。于是在1997年他做出了第一个重要抉择—放弃修理农机,自己购买一台收割机帮别人收割。当时他够买的是一台国产收割机,收割价格是40元/亩,一天的收割面积是大约50亩,收入一下子大幅提升。他对自己的第一个决定感到非常满意,当时是打算一直这么干下去。
转眼时间到了2000年,他看到有外地跨区作业的机手开着久保田488收割机来当地进行收割作业,他们开出的收割价格是100元/亩,一天至少能收60亩。他发现虽然收割价格这么高,但是农民们却还是抢着要他们收,因为他们的机器收得快,烂田也能干,还有整草功能,抛洒也非常少。这些情况张建波都看在眼里,“眼红”劲又上来了,他也想要一台这样的收割机。可是那时候一台久保田488收割机的售价接近30万元,他一下子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他在心里不断盘算着,换机器能增加收入,并且也能学着别人那样出去跨区作业,这样算起来投入也很快就能收回,于是他果断地又做出了一个抉择—自己想办法凑钱购买一台久保田488收割机。
这台488收割机不仅没让张建波失望,还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发现这台机器几乎没有什么故障,加上他原本就是农机修理工出身,日常保养维护不在话下,因此收割效率大大提升。他不仅很快的收回了购机成本,还让他尝到了跨区作业挣钱的“甜头”。
到了2002年,张建波的跨区生意越做越红火,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他陆续介绍了家里的亲戚和朋友购买了久保田收割机,和他一起去跨区作业。大家看他挣到钱了,都非常的信任他,他自己也陆续购买了3台久保田收割机,并且雇了3名机手,带着他们一起去跨区作业。后来他们渐渐地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也形成了固定的收割团队。他们每年五月份出发,像候鸟一样沿着“江西→重庆→四川→陕西→新疆→江苏→广东”这条线路收割,一跑就是二十年。
这二十年的跨区收割生涯,张建波早已发家致富,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原本他可以雇人收割,自己完全没必要那么辛苦,但是他却依然坚持每年自己去跨区作业,因为他是真的热爱这份事业,他说这是一份自由的职业,和朋友们天南地北的去跨区,足迹几乎踏遍全国,收割结束后,还能一起喝酒聊天,非常开心。虽然跨区生活也不乏辛苦,也曾有过挫折和困难,但是他都一一乐观地面对和解决。而这些年他始终坚持选择久保田品牌的收割机,他说久保田的机器品质过硬,小故障虽然无法避免,但是大件却从来没有坏过,这些年出去跨区,他们都会备上常用的配件,遇到故障就自己修,他自豪地说,如果给他一台收割机的全部零件,他都能倒腾出一台整机来。
如今张建波手上有一台PRO888GM和2台EX108Q-S收割机,今年他50岁了,他也准备将跨区收割的事业交给儿子,他有现成的客户资源,这让儿子接手变得容易许多,但是他还是会跟儿子说许多细节,比如使用半喂入收割水稻效率高,收割麦子还是全喂入好,昆山和威海的农户收割只认久保田,维修也是一名机手的必修课等等。儿子也非常孝顺,对他所说的话都一一记下,认真学习。
张建波是个健谈开朗的人,他说话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那笑容里有一种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满足,有一种快意江湖的洒脱,子承父业的宽慰,还有一种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对久保田农机一路陪伴的感谢。
上图为文中主人公张建波
以上由苏欣凯田 投稿
©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2022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