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委和市政府有关农牧业科技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农牧业科技支撑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围绕我市“麦菜薯、牛羊乳”六大优势产业,不断强化牧业科技攻关、种业振兴、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人才培育、机械装备支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撑保障作用,不断提升农牧产业生产能力,努力为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把平台建在企业中,支持“链主”企业与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赛诺种羊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羊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重点实验室、京西农牧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兰格格乳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实现人才对接交流,专注于草原酸奶和草原菌的科研工作。依托赛诺种羊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建立杜泊羊、萨福克羊、东佛里生(戴瑞)羊、德克赛尔羊等全国领先的高端优质肉用种羊活体和种子遗传资源库,成功培育出首个适用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自有肉羊新品种“杜蒙羊”。目前,全市杜蒙羊存栏量达80万只,300只规模的杜蒙羊养殖户年收入达20万-40万元,生产的优质种羊已经覆盖了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河北等省区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积极申请项目资金支持,推动种业振兴取得新成效。聚焦“麦菜薯 牛羊乳”主导产业,成功争取国家、自治区、市本级资金2700万元,用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联合攻关、新品种选育、科技和成果转化等。目前,全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40万亩,现有种薯企业16家,组培室面积9.96万平方米、网室面积4146亩、气雾培面积123亩,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0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20亿粒。已育成并登记品种37个,希森6号、中加2号、民丰红、后旗红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种业检测能力不断加强,四子王旗中加公司成为全国第三家、自治区第一家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认证企业,内蒙古薯佳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获得CMA和CASL国家资质认证,成为全区首家能够进行种薯质量检测的民营企业。
强化农牧业机械装备支撑,不断夯实农牧业生产基础。充分运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全市发展高效植保、玉米籽粒直收(产地烘干)、马铃薯联合收获等机械化生产,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优质饲草种植、收获打捆一体化、打捆裹包一体化、秸秆转化饲料等机械化作业建设,大力推广饲料制备、饲喂、饮水、剪毛、药浴、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目前,全市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近30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284.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4.53%,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0.8%、1.52%。商都县、察右后旗、兴和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多元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产业人才源泉供给。积极探索推行了“2+1”人才培训模式,即“2种培训”(线上+线下培训)+“1个活动”(农牧业技术服务活动),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为主要导向,在市本级和10个旗县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培养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为促进我市农牧业转型升级、农村牧区持续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全年累计培育农牧民2810人,学员中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合作社理事长、农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等农业专业人才。
强化良种良法集成示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引品种、建基地、促推广”的思路,建立健全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以品种展示示范为切入点,全力打造4个“看禾选种”平台,展示马铃薯、燕麦、玉米3种作物新品种111个;抓实绿色高产高效项目、优质高效增粮行动,重点试验示范旱作马铃薯平垄覆膜侧播、水地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玉米密植滴灌、旱作燕麦宽幅条播+保水剂+增施有机肥等技术7.2万亩,辐射带动19万亩。马铃薯智能浅埋滴灌精准高效栽培技术成功入选自治区主推技术,旱地马铃薯“平垄覆膜膜侧”模式、旱作燕麦“精量条播”高产模式、高粱“全膜覆盖双垄沟播”高产模式入选自治区单产提升的主要技术模式。通过引进培育、展示示范筛选出了适合我市种植的马铃薯、燕麦、蔬菜等优良新品种,使我市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步伐大幅提高,良种覆盖率达到98%。马铃薯“希森6号”成功入选自治区2023年农牧业主导品种,全区推广种植面积百万亩以上,中加7号全区推广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并获得自治区马铃薯种业科技创新奖励500万元。
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以重点产业发展典型示范片(点)为重点,选拔一批专业技术过硬、工作经验丰富、基层情况熟悉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农技服务团队11个,采取包县、包片、包点的方式,在春耕春播、接羔保育、病虫害防治、疫病春防秋防等关键环节,“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户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做到平时定期入户、关键时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必要时电话沟通,保证不误农时,把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农牧民手中。累计培训指导农牧民5000余人次,开展技术集成示范观摩会50余次,为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