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发达国家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对比

分享至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缘于农业生产作为第一产业的特殊性,对农业的补贴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实行农业补贴,最早体现在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补贴已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农村税负补贴,粮食生产补贴(现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以及近几年增加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等,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但是综合来看,无论是政策方向,或者执行落实方面,中国农业补贴尚存在很多问题。

农业补贴总体水平偏低

虽然我国每年的农业补贴达几千亿元(财政部公布数据:2016年财政部农林水支出18442亿元),但是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需要筹建的项目众多,平均分下去,便占的很少了。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这样看来,就算财政在农林水方面的支出前部变现,也只能占农民可支配收入很小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近几年财政支农在不断增长,但是总量上明显不够,与其他发到国家对农业的巨额补贴措施相比,我国支持水平并不高。按照WTO口径计算,我国农业支持总量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约为30%~50%。如,2003-2012年,我国年平均农业补贴率为10.44%,说明我国农业总收入中的10.44%来自于农业补贴政策措施,相对于欧美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而日本的农业补贴率更是高达52.48%。

补贴结构不合理、方向不明确

中国每年的补贴项目很多,并且会根据不同农时下发不同的补助政策。但是总体看来,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没有找到补助的根本点。

补贴领域方面,主要集中在粮棉产品,忽视了同样重要的经济作物,没能体现农业生产的普及、稳定;补贴产品方面,虽然涉及到肥料、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但是对农民来说,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这方面的实惠,既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价格降低,也没有收到相应的补助资金;对近几年大火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款,支持结构调整,但是只提到了种植前的补助和支持,对中期管理,尤其是后期的市场销售等方面,并没有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因此补助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和效果非常有限。尤其对农民增收方面,没有明确体现。

 而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农却是结构明确,重点突出。例如,美国新农业法支持范围涉及十个方面,但重点是通过对主要农产品实行3 层保护网,实行多种环境和资源保护补贴计划,增加国内食物援助,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等措施,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的。欧盟的主要国内支持措施是投资援助,占28.5% ,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包装和储藏中心建设,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如购买机器设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等,给予投资补贴和贷款贴息。而我国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基本上采取撒胡椒面的办法,哪里都给一点,但哪里都不多,极大的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图片来源:陈国权,鄢斗,陈颖,《发达国家农业补贴趋势及启示》

笔者认为,农业补贴应该根据当前农业发展,制定更加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明确的支持和发展方向。

补贴执行和落实不到位

前面两个问题,主要是政策方面,而农民最关心的,则为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方面。往往网站发布多种惠农补贴,并且规定了发放时间,但是发放时间过去很久,许多农民依然没有收到,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有这个补贴。这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即使前面两个问题解决了,也起不到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2017国际农机展重磅活动预告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爱农好机者
12322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