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烟台苹果一路走来,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历练,艰难过、辉煌过、迟疑过、跨越过,走到今天,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拓展新路径、推出新举、抢抓新机遇,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烟台苹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再掀新热潮,高效、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一、品牌创新——中国现代苹果发源地
烟台苹果有150多年栽培史,是中国现代苹果发源地,2008年,烟台苹果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量身打造了《烟台苹果品牌战略规划》,从品牌符号体系、管理保护体系和传播体系进行战略设计,并于2020年进行品牌升级提升。同时,通过连续开展烟台苹果“十大品牌”评选进行联合宣传打造,构建起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企业品牌为支撑的母子品牌体系。
二、品质创新——创新引领卓越前行
截至2022年,烟台苹果种植面积248万亩、总产量558万吨,烟台苹果年均出口60多万吨,出口占全国的1/2。烟台苹果被烟台籍航天员王亚平带上太空、率先进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目录、获准筹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获批创建国家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品质的保证。截至目前,全市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的果品企业116家,认证面积85万亩,近20家果品企业通过了GAP认证。在全国全省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烟台市苹果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伴随着标准化、品牌化的提升,烟台苹果正引领全国苹果产业阔步前行。
三、发展创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搭建发挥平台、夯实产业基础、强化品牌提升、建立保障体系等5大方面17条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引领性强、含金量高、导向鲜明,为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找到了新的出路,从而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
推进苹果高质量发展,既是一次产业革命,也是一次组织方式变革。烟台市积极推动组织创新,坚持以组织化提升产业化,着力增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性和带动力。
大力实施苹果产业更新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把120万亩老旧果园作为重点改造对象,通过伐老建新、“三改三减”(改品种、改树形、改土壤,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两种模式,计划连续3年每年改造40万亩。
大力推进四级示范园区建设。统筹整合全市资源,发挥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作用,按照“经营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控机械化、营销品牌化”的现代果园模式。
大力推行强化品种创新工作。品种是苹果产业的“芯片”,没有优良品种,也就难有优质苹果。面对苹果品种相对单一、红富士种植面积一度超过80%的现状,烟台市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加紧研发苹果新品种、新砧木,合理配比早中晚、红黄绿的品种组合,加快推动苹果产业从“一枝独大”到“百花齐放”转变。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烟台苹果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一路走来创新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她乘着苹果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合着改革创新的节拍,拉起锚,扬起帆,朝着新的目标再出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