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从多方面获悉,近几年东北区域秸秆打包过度离田、秸秆打包带走黑土的严重问题,有望得到遏制,工作指导要求会有所调整和转变。例如,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在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全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时就强调:大力推进以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源头治理模式,确保措施精准有效。要坚持秸秆还田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强化技术培训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区域、分作物推广落实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提高还田覆盖率和到位率。要严格秸秆还田和离田作业管理,农业专家全程指导,加强农机调度,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秸秆收储综合服务。特别是强调“坚决防止秸秆离田导致黑土流失"。据了解,其它省、区这方面相关政策措施也正在研究部署中。
当听到秸秆打包过度离田和带走黑土的问题,正得到省级政府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调整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方向,十分欣慰、十分激动。
2021年,我们痛心疾首的看到,为了秸秆禁烧,秸秆打包离田,成为主导,由此引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面积少了,地压硬了,打包中裹挟带走黑土,造成乡村干部与群众产生新的矛盾,加重了村集体经济负担,被私利小团体所利用和诱惑,等等。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严重的不良后果被掩盖着,多家媒体处于视而不见,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少基层农业干部认识和感受到问题的严峻,曾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提出这一问题,然而,问题迟迟没有得引重视和解决。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保护黑土地的情怀、科技工作者良知、强烈的担当与责任感驱使下,顶住压力,近两年,笔者同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吉林省梨树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研究员等人,在不同场合,相关媒体,主动发声、不断呼唤。
笔者2021年以来先后在多家媒体上,撰写几十文章,就秸秆打包过度离田,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说话,陈述问题,抨击风险,分析利弊。
例如,在农民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留住秸秆就是保住黑土地";在农机新闻、头条上分别发表多篇,例如,“秸秆是大熊猫的粮食营养,打包离田,就是断了他们的粮食";尤其是我和王贵满研究员、纪东铭研究员2023年1月在《农业机械》杂志上发表的"玉米秸秆机械打包带土现状调查报告"等文章,以及在梨树模式农民与专家研讨会上阐述交流的意见,得到新华社吉林记者的高度重视,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深入反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报告,上报上级,在半月谈上发表文章。
正是站位有高度、分析有深度、分析有事实、建议有理性的关于秸秆打包又造成黑土地流失的问题,得到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批示,吉林省、黑龙江省等都组织了深入的调研、论证,一个以问题为导向、以实事求是为根本,扭转秸秆过度打包离田问题出现了转机,政策措施有望进行调整,正如黑龙江省所强调的"坚决防止秸秆离田导致黑土流失",正在逐步开始行动落实。
为保护黑土地,我们出力、助力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影响一定是深远的。
希望更多实实在在的配套措施,在各地尽快落地,真正做好"留下秸秆就是留住黑土地”这件事,其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